作为声音学者的部分工作就是需要找到这些看似“自然”的关系,并揭示它们是怎样被人为地构建的。以阿尔特曼和谢昂的工作为基础,以及近来在电影声音和声音研究中逐渐增加的共同性和相互影响的进展,《放低话筒杆--电影声音批评》(作者:杰依·贝克)以几种不同的方式对这些领域作出了极其明显的贡献。按照专集的结构可以分为五部分,《放低话筒杆》提供了新的理论及历史研究成果,尝试通过声音重新考虑风格类型,探索电影声音及文化研究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几个研究个案为电影声音教学提供模式。
目录:
目录 导论电影声音研究的未来 第一部 声音理论的形成 1.电影声音现象学:罗伯特·布列松的《死囚越狱》 2.间接语声的空间关系 3.几近无声:当代电影与电视中声音与无声的相互作用 4.“沉默”的声音:杜比立体声、声音设计和《沉默的羔羊》 第二部 作为历史记述的声音 5.声音的想象:或,向有声转换时期在捷克文化中作为一种散漫观念的电影声音 6.城市的声音:阿尔弗雷德·纽曼的“街道”和都市现代性 7.电影和瓦格纳式的渴望:关于声音设计和感知历史的思考 第三部 声音与风格 8.非同步声纪录片:布努埃尔的《无粮的土地》 9.“我们要把你造就成帕德雷夫斯基!”:影片《T博士的五千根手指》中的声音表达 10.保罗·夏里兹的电影声音艺术 11.“美妙的声音也能产生同样美丽的画面”:色彩音乐和沃尔特·迪斯尼的《幻想曲》 第四部 电影声音和文化研究 12.“一个耳朵的问题”:听《历劫佳人》 13.“声音牺牲”:二战后的后现代情节剧 14.真实的幻觉:康妮·史蒂文斯((;onnie Stevens)的“无声无息”(Silencio),以及《穆赫兰道》(Mlalholland drive)中的其他声音现象 第五部 电影声音个案分析 15.销售声音奇观:杜比与前所未闻的技术商标史 16.(错位)口形同步:朋克摇滚故事片和后现代音乐表演 17.对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的影片《特写》(Close—up)批判地听、借鉴 18.反思《入侵脑细胞》(The(;e11)的听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