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属于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材之一,内容主要包括电影及其批评的特征、意识形态及其电影分析、后殖民主义及其电影分析、后现代主义及其电影分析、女性主义及其电影分析等。本书对于我国的电影理论研究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作者简介 陈林侠 四川江油人,暨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广电总局等六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二十一世纪》(香港)等学术期刊上发表100多篇论文,曾荣获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科研威果三等奖、中国电视艺术“金鹰奖”三等奖、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四届“学会奖”三等奖等多项奖励已出版《文化视阈中的影像叙事》、《中国类型电影的知识结构及其跨文化比较》、《从小说到电影:影视改编的综合研究》等3部专著,并参与编写《港澳台广播电视》、《广播电视文学写作教程》、《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等多部教材。
目录: 序言 一、电影及其批评的特征 1.什么是电影 2.什么是电影分析 3.文本分析与内容分析 二、意识形态及其电影分析 1.意识形态概念 2.两则新闻与电影票房 3.《让子弹飞》的意识形态分析 4.《海角七号》的意识形态分析 5.意识形态的分类及其乌托邦文类 三、民族主义及其电影分析 1.什么是民族主义 2.晚清的民族主义历程及其内容 3.革命的歧义:《十月围城》的民族主义分析 4.文化的重负:《孔子》的民族主义分析 四、后殖民主义及其电影分析 1.相关术语及其理论基础 2.后殖民主义理论:赛义德、斯皮瓦克与霍米·巴巴 3.《大红灯笼高高挂》:西方视野下的东方与男权 4.后殖民的东西方观念及其影响 五、后现代主义及其电影分析 1.后现代主义阶段:艺术偶像的变换 2.《大话西游》:香港特殊的后现代气质 3.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 4.《源代码》:后现代与人机合体 六、女性主义及其电影分析 1.《黑暗中的舞者》的女性主义 2.波伏娃、米利特和西苏的主张与理论特征 3.劳拉·穆尔维的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理论 4.《失恋33天》:消费中的“小女人” 七、精神分析及其电影分析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及其意义 2.荣格的集体潜意识及其创新 3.拉康的镜像理论及其“三界 4.岩井俊二的《情书》:爱情与自恋 5.《盗梦空间》:似是而非的“精神分析”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