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刘三姐》、《平原游击队》、《冰山上的来客》、《保密局的枪声》…… 这些我们熟悉并喜爱的电影,都出自同一个地方——长春电影制片厂。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凝结为一种共同的文化记忆。 这本小书,记下了长影七十年历程中,一些影片拍摄背后的故事和一些影人的如戏人生。那些欢笑、激情、泪水、彷徨,已随时光而消散,唯有吉光片羽,定格在影像、照片与文字之中。
作者简介 王霆钧1948年出生于黑龙江依兰,1968年应征入伍,1 972年入读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任剧本编辑,后任长影文学部主任、艺术处处长、长影艺委会秘书长、吉林省电影家协会秘书长等职。主要作品有电影编剧《小巷总理》、《关东民谣》、《特别通行证》等,电视剧编剧《月色无言》、《少先号》等,并有散文集《永远的电影》、《王霆钧散文》,中篇小说集《美人痣》、《秘密寻查》等。
目录: 引子 彼长影非此长影 无法绕过的《桥》 《普通一兵》:第一部译制片的诞生 《白毛女》:从歌剧到电影 没能迈出的《青春的脚步》 让我们荡起双桨 观众最喜欢的《平原游击队》 《上甘岭》流出的一条大河 一波三折《刘三姐》 “大跃进”中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达吉和她的父亲》:在人性论的刀刃上跑马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自有后来人》与《勿忘我》 最早挨批的《两家人》 《英雄儿女》:一首曲折的赞歌 两个样板戏 三部“新电影” 《创业》风波 新时期第一个百花奖:《吉鸿昌》 票房神话:《保密局的枪声》 至今没有公映的《苦恋》 《开国大典》:特殊时期的献礼片 我和《小巷总理》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