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部民族志纪录片拍摄指南 条分缕析,梳理影像民族志发展历程 图文并茂,详解纪录片拍摄技巧 直观实际,指导新手轻装上阵 前沿深入,披露国内外导演创作心得 这是一本民族志纪录片创作入门指导教程。作者不仅从学理层面梳理了影像民族志这一学科的过往与现状,并且详细解析了这类纪录片的具体制作流程,从前期调研、中期拍摄直至后期剪辑,一应俱全。书中特别提供了如何与拍摄对象交流、快速融入社群的技巧和诀窍,以帮助初次创作的学生及年轻导演更顺畅地开展田野调查和记录工作。全书图文并茂、实例丰富,为拍摄中可能遇到的难题提供了切实的解决方案。
作者简介 朱靖江,北京大学法律系国际法学士,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北京大学文化人类学博士,现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影视人类学中心主任。主讲《影视人类学》《海外影像民族志》《中国影像民族志》《民族志纪录片创作》等课程。 曾任CCTV电影频道《世界电影之旅》栏目创始导演,年度《世界电影回顾》总编导,执导《二战电影地图》等大型纪录片,并多次获中国电视“星光奖”。著有《DV宝典》《中国独立纪录片档案》《田野灵光》,译有《影像中的正义》《滇缅公路》等。长期致力于视觉人类学、世界电影文化、人文地理领域的影像创作与研究。
目录: 前 言 第1章 人类学:民族志与纪录片 1.1 人类学与影像交汇的机缘 1.2 影像的真实性与建构性 1.3 文字与影像的民族志差异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世界民族志纪录片发展简史 2.1 民族志纪录片的“图腾先祖” 2.2 民族志纪录片的战后复兴 2.3 当代民族志纪录片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视听语言与拍摄技法 3.1 景别、机位与运动 3.1.1 景别 3.1.2 机位 3.1.3 运动 3.2 构图、色彩与声音 3.2.1 构图 3.2.2 色彩 3.2.3 声音 3.3 影视拍摄入门准则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摄影设备与辅助性拍摄器材 4.1 摄影设备发展简史 4.2 主流摄影设备与基本功能 4.2.1 数字电影级摄影机 4.2.2 影视业务级摄影机 4.3 辅助性拍摄器材概览 4.3.1 固定拍摄辅助器材 4.3.2 移动拍摄辅助器材 4.3.3 照明辅助器材 4.4 录音辅助器材 4.5 镜头与转接环 4.6 本章小结6 第5章 非线性数字影像编辑 5.1 蒙太奇:影像关联与结构设计 5.1.1 蒙太奇原理与基本类型 5.1.2 蒙太奇的作用 5.1.3 纪录片剪辑方略 5.2 主流非线性编辑系统介绍 5.2.1 非线性编辑系统发展简述 5.2.2 主流非线性编辑系统概述 5.3 非线性编辑:从镜头组接到影像合成 5.3.1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预备性知识 5.3.2 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流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参与观察与田野影像笔记 6.1 参与观察的影像工作原则 6.2 田野访谈的拍摄方法 6.2.1 田野影像拍摄的预备工作 6.2.2 田野访谈的基本拍摄方法 6.3 民俗仪式的拍摄方法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观察式民族志纪录片创作 7.1 观察式民族志纪录片概述 7.2 观察式纪录片拍摄准则 7.3 观察式民族志纪录片的拍摄流程 7.3.1 策划与筹备 7.3.2 入场与拍摄 7.3.3 出场与后期制作 7. 4 本章小结 第8章 其他类型民族志纪录片创作 8.1 参与式民族志纪录片拍摄方法 8.1.1 “主体参与”与“策划参与”:参与式纪录片的两种类型 8.1.2 参与式民族志纪录片拍摄指南 8.1.3 参与 式民族志纪录片的人类学价值 8.2 应用式民族志纪录片拍摄方法 8.2.1 民族志纪录片的传播特性与应用范围 8.2.2 应用 式民族志纪录片拍摄指南 8.3 虚构式民族志影片拍摄方法 8.3.1 虚构式民族志影片的概念与类型 8.3.2 虚构式民族志影片的拍摄准则与基本方法 8.3.3 虚构式民族志影片的适用领域与学术价值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作为社会工作方法的社区影像 9.1 从“原住民电影”到“乡村之眼” 9.1.1 海外原住民影像运动 9.1.2 中国社区影像发展简介 9.2 社区影像的田野工作方法 9.2.1 社区影像的项目 组织 9.2.2 社区影像的培训、创作与展映 9.3 社区影像的社会与文化价值 9.4 本章小结 第10章 民族志纪录片的传播方式与研究方法 10.1 民族志纪录片的传播方式 10.1.1 民族志纪录片 的学术交流 10.1.2 民族志纪录片 的社会传播 10.2 民族志纪录片的研究方法 10.2.1 作为 理论例 证的民族志纪录片 10.2.2 作为 文化呈现物的民族志纪录片 10.2.3 民族志纪录片 的“共时性” 与 “历时性” 研究 10.3 本章小结 出版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