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制造?耶鲁*牛津“鬼才”; 用世界通史与政治隐秘写作。 全书共分四辑,广泛涉猎中外电影,并由电影“起兴”,巧妙地深入到世界通史、人性明暗、娱乐事件、政治隐秘多个层面。作者看似是在说电影,实际上却是把玩国际关系和电影间的互动,教读者如何从电影里看出繁复细密的国际政治与历史的变化。 其思想如剃刀,文风如影像,知识内涵更是引得两岸三地众多著名文化名人的一致赞誉,在泛电影的谈论之外,亦表现出很强的文学性。
作者简介 沈旭晖,1978年生于香港,香港国际关系学者,牛津大学国际关系博士,耶鲁大学政治学硕士及学士毕业。以国际关系和比较政治为研究方向,但也曾读历史学位,论文批改老师是耶鲁大学的汉学家史景迁。定期于《明报》、《亚洲周刊》、《南风窗》、《南方周末》等媒体撰写评论,《茶杯》、《艺讯》等杂志撰写专栏,并客串主持电视、电台国际时事节目。已出版简体版《国际政治梦工场》。
目录: 简体版序 电影挖掘历史隐秘 国王口吃小事化大的希特勒阴影 ——《国王的演讲》 贝隆夫人的盗版与翻版:封建偶像还是人民英雄? ——《贝隆夫人》 英国人肉批与开膛手的社会科学解读 ——《理发师陶德》 史诗的候选材料,不等于史诗式电影 ——《澳大利亚》 清末民初武师等同排外土霸? ——《霍元甲》 从晚清暗杀故事,重温香港涉外关系史 ——《十月围城》 谁来重构真正的太平天国? ——《投名状》 电影藏匿人性明暗 当暴君变成“存在主义哲学家” ——《捕月魔君卡里古拉》[舞台剧] 存在主义大师小丑的博弈论 ——《蝙蝠侠:黑暗骑士》 讲纳粹的童话vs.纳粹讲的童话 ——《穿条纹衣的男孩》 恐怖组织的“去妖魔化”实验 ——《饥饿》 以“张爱玲—李安”方法演绎民国四组“色﹐戒姐妹案” ——《色﹐戒》 意大利大师只为塑造国际通用的“末代”形象 ——《末代皇帝》 港产历史电影的不能承受的世界级奇女子 ——《川岛芳子》 电影八卦的软实力 解读罗琳的左翼政治符号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印巴冲突溯源:巴基斯坦人如何看《甘地传》? ——《甘地传》 蜡像馆:战前的第四权 ——《恐怖蜡像馆》 阅读“咏春政治”,可让英雄片更立体化 ——《叶问》 咏春从“私艺”到国际化的阶级分析 ——《叶问II》 大事糊涂,小事却不糊涂的名著补漏运动 ——《赤壁:决战天下》 从《让子弹飞》发掘八国联军 ——《让子弹飞》 电影浇筑政治壁垒 葡国流感的隐喻 ——《盲流感》[舞台剧] 戈达尔与法国内战的虚无 ——《小兵》 美国不外如是?大国崛起时的黑暗 ——《换子疑云》 回看梵蒂冈的“尸体政治” ——《天使与魔鬼》 以埃“仇友”关系颠覆文明冲突论 ——《乐队造访》 商榷金三角夕阳论 ——《门徒》 全球化与去殖民主义的必读普世教材 ——《海角七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