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我们将看到今日的艺术家如何构思在都会或公共空间的作品,他们的主张如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情感与精神的新感受。艺术的地位为何?我们应该把艺术品视为从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区分出来的产物吗o艺术家应该独自一人在工作室内创作,还是与其他专业对话,同心协力完成一个都市美化计划?”介人都会 这个举动应该是永久还是暂时性的?审视都会中的艺术,其实是向亡的历史提出疑问,也就是跨越艺术史的有限藩篱来接触都会空间的发展历史,并了解它与艺术的所有关联性。如此一来,我们才有办法就公共空间、记忆的角色、与艺.
作者简介: 卡特琳?格鲁(Catherine Grout),艺术史与美学恃士,罗浮宫学校文凭。1994一1995年获日本关西日法交流会馆的驻地交流荣誉。现为国际策展人、法国文化部公共艺术咨询委员。2002年受竹围工作室邀请,主持“城市与河流的交会一一淡水河风光”展览策划(台北)。曾出版四本关于都会空间艺术的著作:《关于城市中的艺术》(A Popos del’art dans la vilie,1991)、《斯特拉斯堡的电车》(Le Tramway de Strasbourg,1995).《都会中的艺术》(L'Art en milieu urbain,1997),以及《艺术的社会面貌》(Pour une realite publique de l'art,2000)。 译者简介: 姚盂吟,台湾清华大学外国语言系毕业,现为法国巴黎第八大学社会学系博上班候选人与竹围工作宝研究员。曾参与“文建会”委托 艺术创作与交流的磁场――全球艺木村实例”、文化空间创意再造――国际案例研究,的企划与内文编撰。
目录: 导读 介入日常生活的艺术 序 第一章 人群中的公共空间 亨利·邦德:《深黑水》 罗贝尔·卡昂:《全景录像》 温迪·柯卡普与帕特·纳尔蒂:《搜寻》 里夏德·克里舍:《艺术的宇宙》 海莫·措伯尼格与弗朗茨·韦斯特:《第十届文献展》 第二章 作品承载了我们的记忆? 克里斯多与珍妮·克劳德:《包裹国会大厦》/《铁幕,汽油桶墙》 克里斯多夫·沃迪斯寇:《凯旋门》 罗宾·科利尔:《伯森父子纪念碑商店》 丹尼斯·亚当斯与安德烈娅·布卢姆:《公共汽车站》 田甫律子:《有许多规定的快乐农场》 第三章 时间与空间的展现 沃尔特·德·玛丽亚:《垂直的一公里》 诺贝特·拉德马赫尔:《水平仪》 宫岛达男:《光阴似水》/《月光》 塔纪斯:《水镜面上的信号灯》 罗曼·赛纳:《比雅久喷泉》 法布里斯·伊贝:《贝辛人》 约瑟夫·波依斯:《给卡塞尔的7000棵橡树》 川俣正:《临时住宅》 川俣正:《东京新住屋计划》 让·迪贝兹:《向阿拉果致敬》 让-马里·克劳特:《无题》 达尼埃尔·比朗:《三明治人》 格拉尔·科兰-蒂埃博:《斯特拉斯堡的电车票》 让-马里·克劳特:《人们有手表,却很少有指南针》 第四章 与世界及他人共生 …… 注释 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