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我想要這樣的家


作者:宋承勳/李逸勳     整理日期:2017-02-20 20:59:18


  第一本建築師vs.屋主,以「家」為中心的精采對話!
  家不只是「人」生活的地方,更是「生命」的容器!
  在我自己設計的家裡,可以感受微風的吹拂、
  聽見雨滴落下的聲音、觸摸陽光與時間的流動……
  當屋主是一位天馬行空的建築門外漢國文老師時,
  透過文字溝通,建築師如何與屋主一同構築起夢想中的美好小家?
  「我想要一棟很小的房子……」
  「我希望,我的家越“不方便”越好……」
  「我想像中的家,應該是像“雲之船”一樣的家。
  是能感受到風吹拂在土地的軌跡的家。」
  「希望有個檐廊,能跟來訪的客人一起喝杯馬格利酒。
  疲憊時,可以從房間裡出來,在外面躺著吹風,或是打盹睡個午覺。」
  「在屋頂放一張椅子,曬曬太陽、看書、喝茶……
  聽起來很不錯吧?我想,我會在那裡消磨很多時光。」
  歷時900日的書信往返,充滿愛的一問一答,
  從選地買地開始,到預算規畫、風格設定、格局施工等,
  屋主與建築師聯手,透過文字砌起一磚一瓦,打造出我最愛的小家。
  給建築設計師的你:
  精闢抓出客戶在「需求清單」中隱約浮現的「潛在需求」!
  為客戶建造一個家,首先並不是要選擇建造的技巧或方法,而是要了解客戶所想望的生活方式,這樣才是真正的建築。
  給蓋房門外漢的你:
  一步步釐清自己的需求,與建築師有效溝通,聯手打造舒適好宅
  從零開始,比起「我怎麼建」,更應該先問:「我希望怎麼活?」透過傾訴與提問,讓建築師「跟我的家談一場戀愛」,在充滿愛的設計中,為生活填滿笑容與陽光。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宋承勳
  最大的夢想是將人類居住地的外表打造得多彩多姿。比起把空間變成一個「大團塊」,他主張進一步將空間分割、延展,讓人類能夠過得更健康的「分齋」建築理論。擅長以文字和言談來表現理念,在韓國建築界頗負盛名,時常受邀到各地演講。
  李逸勳
  建築作品有天主教〈慈悲的沉默修道院〉、〈聖安德拉醫院聖堂〉、佛教〈到彼岸寺香積堂〉;遵照地區特性設計的〈鐵道旁的讀書坊〉和〈明亮圖書館〉等。在〈我們之中的未來修道院〉裡,他實踐了環保與能源議題,而在〈街家不二〉和〈通幸宅〉中,則示範了都市中的大家庭住宅該如何建造。 著有環境散文集《我想得不一樣》、《後山哈哈哈》、建築白皮書《敬不方便》、建築散文集《走在模型中》。eilhoon@freearchi.com

目录:
  序 建築師與屋主的秘密情書──李逸勳
  第一個故事 用文字?蓋起一棟?房子
  第二個故事 房屋?設計?巡禮
  第三個故事 煩惱?該如何?生活?
  第四個故事 所有的?空間?都有故事
  第五個故事 畫出?家的?樣貌
  施工日誌 原來家是這樣建造起來的
  小家完工 入住後的四封信,以及之後的故事……
  後記 住在水泥蓋起的傳統韓屋裡──宋承勳





上一本:你的設計為什老是被打X 下一本:AndroidApp视觉与体验设计指南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我想要這樣的家的作者是宋承勳/李逸勳,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