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当代最前沿“牛津艺术史”系列 ★抛开陈词滥调的术语,回归历史观看的原点,再现城市经济空前增长时代的欧洲艺术全景 18至19世纪的欧洲,经济空前增长,社会激烈变革,城市化进程使得通向财富和权力的社会途径被不断拓宽,长期主宰欧洲艺术的文艺复兴传统权威土崩瓦解。 这一时期,荷加斯以《浪子生涯》开创叙事版画的先河,雷诺兹却因《罗马学派》对经典的巧妙模仿而闻名遐迩;戈雅在《奇想集》中坚守着启蒙运动的思想,达维特则在《荷拉斯兄弟之誓》中让艺术技巧成为了道德目标…… 这些作品,无论在形式、风格还是情感上都截然相异。本书作者大胆抛弃“洛可可”、“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些陈词滥调的术语,将以往浮于作品表面的目光,拉回到历史观看的原点,鲜活展现出在这复杂动荡时代下的社会艺术全景。 —————————————————————— 作者对这一时期的历史问题拥有深刻的洞见,使他得以对这一时期的艺术建立全新的理解框架,本书是一部富于精妙的原创性见解的杰作。 ——大卫?宾德曼(David Bindman)伦敦大学学院教授 这部著作为这一时期的艺术研究注入了新鲜的空气。终于有了这样一部艺术史,能被适切地置于其广泛的历史语境之中。 ——罗伊?波特(Roy Porter)伦敦大学学院荣休教授 令人印象深刻的完备著作,无论对于想要了解18、19世纪欧洲艺术的普通读者还是专业研究者,这本书都提供了易懂的,却是本质性的理解。 ——理查德?里戈利博士(Dr. Richard Wrigley)牛津布鲁克斯大学 作者简介 马修?克拉斯克(Matthew Craske),耶鲁大学客座教授,曾任英国国家肖像画廊利弗休姆研究员、剑桥大学邱吉尔学院研究员。 译者彭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博士,中央美术学院学报编辑部助理研究员,《世界美术》编辑。主要从事西方美术史与方法论研究,已出版译著有阿?伯?奥利瓦的《马塞尔?杜尚的一生》。
目录: 导言 从洛可可到浪漫主义:定义的难题,还是信仰的质疑? 城市化的影响:新的艺术公众、艺术类型、艺术家和理论话语 第一章 超越有用与令人愉悦之人 艺术成为有教养的公众关注的焦点,而且远不止被这些人所关注 艺术名人、艺术失败者与艺术的自我表达:艺术家过多的问题 讨人喜欢的天才与不可羁勒的妖魔 英勇的“创作”之战 从家庭的梦想到梦魇 依靠与尊重的丧失 第二章 “商业与政治将世界连成一体” 普适性“启蒙”文化的希望与威胁 文化特性拥护者的价值化: 民族英雄,“历史的牺牲品”和敢于挑衅的民族艺术家 作为文化同一性手段的公共艺术政策 意大利“大旅行”及“世界主义”理想的实现与落空 第三章 “在欺骗的艺术中找茬,不过是徒劳……” 成为真理的妓女 不同层次的观看:道德短视、淫欲好奇心与深刻洞察力 遭遇“无处不在的”幻像: 魔术灯人、江湖郎中、骗子、变戏法的和炼金士导言 第四章 “自由为先,荣耀其后……” 艺术史的生物学观念进入公众意识 堕落与文化污染 消失的男性气概 北方的崛起 地图 注释 插图目录 参考文献 大事记 译名对照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