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关注以19世纪为中心时段的西方艺术,广泛涉及绘画、雕塑、建筑、摄影、装饰艺术,涵盖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现代主义等流派,详尽介绍名家名作及重要艺术观念的演进,立体呈现构成艺术场域的艺术家、美术学院、批评家、画商、各类购买者等要素的变化,更将艺术的演变置于19世纪西方政治、经济巨变的背景中,助读者全面把握这段艺术史错综复杂的线索,了解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学院规则走向艺术自由的精彩历程。 含574幅插图,特设39个专栏介绍特殊的艺术作品、艺术技法或历史背景,另附大事年表、术语表,以及详尽的参考文献列表(含影视资料推荐)。 基于我近四十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这是迄今最好的一本关于19世纪西方艺术的教材。作者以高超的手法将历史、观念、艺术作品熔铸成一个整体,并清晰阐述了主要的艺术史议题。 ——加布里埃尔?韦斯伯格(Gabriel Weisberg),明尼苏达大学教授 曲培醇的《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堪称力作。她将自己广闻的博识、细腻的感悟和谨严的思考熔于一炉,从而使一段特定时期的欧洲美术史变得如此清晰、生动而又引人深思。 ——丁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
作者简介: 曲培醇(Petra ten-Doesschate Chu)教授生于荷兰,定居于美国,自1972年起在美国西东大学美术与音乐系担任教授,教龄四十余年,公认为19世纪艺术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现任西东大学美术与音乐系学术总监,《十九世纪世界艺术》执行主编,曾任十九世纪艺术史研究者协会主席。多次获奖,包括简与摩根?惠特尼艺术史学术奖金、约翰?西蒙?古根海姆纪念学术奖金,以及两次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奖金。著作十余本,包括《法国现实主义与荷兰诸大师》《透视库尔贝》《古斯塔夫?库尔贝的信》《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法国最自负的人:古斯塔夫?库尔贝与十九世纪媒介文化》。 丁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划委员、教育部美术学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有《接受之维》《美术心理学》《绵延之维——走向艺术史哲学》《艺术的深度》《图像缤纷——视觉艺术的文化维度》等;译有《传统与欲望——从大卫到德拉克洛瓦》《毕沙罗传》、《注释被忽视的事物——静物画四论》《媒体文化》《博物馆怀疑论——公共博物馆中的艺术展览史》和《解码西方名画》等。 吴瑶,威廉姆斯学院硕士,斯坦福大学博士在读,主修艺术史,曾任美国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首届亚洲艺术策展研究员,曾在斯坦福大学艺术中心策划“近现代山水画转变”“海派艺术”等展览。 刘鹏,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北京大学博士,任职于江苏省美术馆学术研究部,研究艺术史与博物馆学,译有《洞悉艺术奥秘》(合译)。 梁舒涵,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北京大学在读博士,主修艺术史,曾任美国《艺术论坛》(ARTFORUM)杂志中文网站执行编辑、中央美术学院国际预科项目兼职教师,著有《陈文波:审美的微观政治学》,译有《艺术、历史、视觉、文化》(合译)。
目录: 英文第二版前言 7 导 论 1 第一章 洛可可、启蒙运动及18 世纪中叶对新艺术的呼唤 7 第二章 古典的范式 31 第三章 乔治王时代晚期的英国艺术 61 第四章 法国的艺术与革命宣传 85 第五章 拿破仑时代的艺术 101 第六章 弗朗西斯科? 戈雅与世纪之交的西班牙绘画 133 第七章 浪漫主义在德语世界的肇始 151 第八章 风景的重要地位——19 世纪早期的英国绘画 171 第九章 法国复辟时期对古典主义的拒斥 193 第十章 法国七月王朝时期(1830—1848)艺术与视觉文化的普及 215 第十一章 1848 年革命与法国现实主义的崛起 247 第十二章 进步、现代性与现代主义 ——第二帝国期间(1852—1870)法国的视觉文化 259 第十三章 从维也纳会议到德意志帝国统一前(1815—1871)德语世界的艺术 297 第十四章 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的英国艺术 315 第十五章 民族国家的骄傲与国际竞争——大型国际博览会 347 第十六章 巴黎公社后的法国艺术——保守主义与现代主义趋向 367 第十七章 法国1880 年代的前卫艺术 407 第十八章 埃菲尔铁塔建成初期 437 第十九章 “ 美好年代”的法国 459 第二十章 1920 年前后的国际潮流 495 大事年表 522 术语表 528 参考文献 532 译后记 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