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设想,所有关于主体的理论总是适合男性的。当女性屈从于这种理论时,女性就陷入了这样一种境地:她不能意识到她这样做的同时,其实是放弃自己与自身想象之间的关系的特性,通过成为“女性”,在话语中使自己屈从于客体化。一旦她宣称她认同男性主体时,她便再度将自身客体化为男性主体。这是否是一种在自身内重新将自身认做缺失的(母亲-女性)客体的主体? 主体性拒绝接受女性,作为表现、话语及欲望的客体。这无疑为每个无法精简的政体提供了财政支持。女性在可能的想象中失去自身固有的特征,这一情况是可以想见的。另一方面(客体)作为水准基点较之于主体更具最终的决定意义。因为男人可以借着反弹冲开一些客体目标而保存自身。如果没有“大地”供其压迫、压抑,供其劳作,供其表达无尽的(为己的)欲望,如果没有(女性)自身在理论中的晦暗不明的麻烦,那么“主体”的“先在”还剩下什么呢?如果大地自行旋转,尤其转向自身,也许会挫败主体的勃起,并且有可能使其丧失高度和穿透力。那么,从什么开始暴动呢?在什么之上演练他的权利呢?并且从哪里开始切入呢?
目录: 上部 古老的对称 梦幻的盲区 1.女人,科学的未知数 2.小女孩(仅)是一个小男孩 3.她的终点就在她的起点中吗? 4.另一个“原因”——阉割 5.阴茎羡妒 6.成长为女人的痛苦之路 7.一种真正忧郁的性征 8.阴茎=父亲的孩子 9.阉割的延迟行为 10.不可缺少的被动性高潮 11.女性同性恋 12.一种不可行的性关系 13.“女性是某种特征缺乏的结果” 中部 镜子 14.所有关于主体的理论总是适合于男性 15.少女雕像:年轻处女,眼睛的瞳仁 16.在柏拉图著作的索引中:女人 17.如何构想(孕育)一个女孩? 18.不纯粹的透明之物 19.……并且如果,拿一个才死不久的(男)眼球来说…… 20.女性的秘仪 21.先验的谬论 22.公共体的永恒反讽 23.容积——易变流动性 下部 柏拉图的“子宫” 24.舞台设置 25.话语 26.避免(男子气的)歇斯底里 27.洞穴的“出口” 28.需要聚集和调整目光的时候 29.父亲的视力:没有问题的历史的结果 30.永远相同的形式 31.教养的完成 32.哲学中的生命 33.神的知识 34.口齿不清的中介人:感性和理性之间的裂隙 35.返回父亲之名 36.“女人的”快感 译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