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 “轻心理”+“私观点”作品中,毫无当前泛滥的“能量”、“修炼”、“觉醒”,相反,它提示人们用平静、清醒的态度,重新审视自我与世界。同时,它努力协助每个人梳理出自己的逻辑,建立更理性、更有趣的认知体系,与自我、与世界愉快共处。作者优雅而冷静的书写背后,是真正的温暖。对于年轻的读者群体来说,这样一本不拘泥门派、不引经据典、不装腔、不卖弄的“参考书”,或许比各种“流行疗愈系”或艰深的专业理论更具实用价值。
作者简介 蒋硕 Serena Chiang: 心理咨询师、婚姻咨询师、讲师,主持心灵工作室 Serena的时光教室,在个案咨询与团体辅导中,与诸多心灵的主人共同探索未知境界、体会内在成长。 之前:职业经理人,民企“创业精英”、港企“常务”、国企“副处级干部”,历经传媒、地产、旅游、类金融等行业,自称职场抑郁症患者。 更早:选美选手,文学青年,聪明的孩子。 一个朴素的人。
目录: 序 第二个词/Ⅰ Chapter 1 我们从未选择这个世界 每个倾诉“不对”的人,都挂着无辜表情。支持我们自视无辜的最强大理由,往往是 “这不是我选择的”。不是我选的,我如何负责? 1.“少壮不努力,老死在内地”/002 香港的拒绝/003 台湾,“回去”的路,向前走/005 日本,偏执的信力/007 美国的疗愈之光/009 重回内地/012 2.自由/014 3.“二代”、基因或模式/019 Chapter 2 800万种活法 越无厘头的环境,越赋予我们不可思议的能力。我们用奇异的生存之道,活在从未选择的世界。 1.“吃货”诞生在“不敢吃”的年代/024 2.当修行成为流行/027 3.屌丝与屁民/031 4.艺人、地产商、公务员/034 5.“中国式饭局”与“圈子依赖症”/039 6.今天,学习怎样做“路人”/043 7.雾都孤儿/046 8. 碎片永生与虚拟重构/049 Chapter 3 大家都不对 这是一本与“心理”有关的书,我提醒自己,至少要给出一些专业的线索,即使是最简单的,让各种“不对“归队。好吧。 1.自责/056 我配过什么样的生活/058 完美陷阱/061 强己所难/062 神器/064 爱你,小三/066 自责的人更高贵吗/067 2.责他/070 有颜回者/071 人、事、物/074 当下/075 说谎vs奥普拉 /077 塔西佗之双杀/079 家/083 Chapter 4 能改变的唯有认知 心理咨询中的来访者,百分之……都有个秘密目的。我不能给出承诺:“一切都会改变!你和世界明天会更好!”除非…… 1.一个疗法,埃利斯君,看得见与看不见的部分/088 ABC/090 你/092 2.“不对”重勘/095 从家到“圈子”,到难以取悦的世界 /098 你,值多少/102 不过是只灰太狼/105 人生长恨水长东/107 笑吧,像快乐一样/109 逃到哪里去/112 你在担心什么/114 大佬保佑/116 三心不可得/119 算了吧,“免费咨询师”/121 答案在风中飘/124 3.New Feeling/126 附:RSA合理自我分析报告 /128 Chapter 5 世上另一个我 这标题与萨拉?帕坎南的小说无关,与我的一个臆想有关。 1.说不定,你就是我/132 “我”与“自我意识”/133 Who,Want,How /134 “我”即“信”/140 2.颜色不一样的烟火/141 有趣/142 自私/145 So...than... /148 星星/153 身体/155 不为/159 自处/160 Chapter 6 一条简单的路 心理咨询定义了“完美目标”和“不完美目标”。它们会实现吗?一条简单的路,多么易走,多么难行。 1. 世界/164 目标/165 歧路 /166 铭/170 2.重建/175 三层次论/176 标准与秩序/177 MOT/180 3. 天堂/186 ◎序言 第二个词 2013年4月,萨提亚高峰论坛,听John Banman演讲,《幸福不需要理由》。“幸福”这个词被中国人频繁提及,大师自然善于把握。之后,我也得到若干邀约:“老师,讲讲幸福。” 一个泛滥的主题?不。“幸福”这个词,以及与之关联的“自我觉察”、“能量唤醒”、“体验”、“感恩”、“感悟”……都没问题,只是对当下的我们而言,没那么简单。一个并不把个体关怀放在首位的国家与社会(从历史一路看来确实如此),忽然倡导起“幸福”,对于经历了漫长关怀饥渴的人们来说,救赎意味相当鲜明,却难免突兀。在那些被忽略、被欠缺诚意地对待的时间里,我们对身边的人、事、物以及其间的规则,产生种种质疑——“世界不对”;而为了在这样的世界生存下去,我们强迫自己改变,与本心渐行渐远,却仍会迷惑、焦虑、愤怒,甚而失去信任,这样的我们,也“不对”。这样一条疑虑重重的旅途,如何抵达幸福? 所以我们需要整理,在充满矛盾的现实与情绪中,摆脱不安与浮躁,通过真正的内在观照与外部解析,去探寻成长之路,而非回避思考、沉溺于“能量”和过于琐屑的感受,在流行的“修行”中缥缈(那只会让我们上“滥幸福”的当)。在寻找通途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导师,而这本书,谨作参考之一。 这是一本“轻心理”与“现实体验”结合的书,试图将一些简单的心理学理念融入现实,协助每个人梳理出自己的逻辑,建立更理性、更有趣的认知体系,与自我、与世界愉快共处。书中大部分素材来自咨询、辅导和课程交流,大部分见解也形成于斯,涉及的理论、观点、技术,不拘泥于哪门哪派,行文也不爱引经据典,毕竟我们的目的不是研究而是自我改善。我常对我的来访者和课程对象说,“对”与“不对”本身确是一种执念,但随随便便“放下”也绝不是什么智慧。一切仍存在更好的可能,我们务必继续探求,如探求幸福。幸福啊,是第二个词。 第一个是,清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