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作者历年在各大知名媒体发表的科幻电影影评精选结集。作者在学界开创对科幻作品的科学史研究,将科幻作品纳入科学史研究视野,同时将科学史研究方法应用到对科幻作品的分析之中,给科幻影评带来了全新的思想深度和文本面貌。本书内容植根于作者对科幻作品的学术研究,而写作风格则与作者广受欢迎的著作《科学外史》I、II一脉相承——渊博流畅,雅俗共赏。并附全书所论及影片索引。 作者推荐 人类社会是一个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世界,是一个钢铁、炸药、无线电的世界。纳威文明是一个相信精神可以变物质、相信世间一切生灵都可以相互沟通、相信巫术和神灵的世界,是一个圣母、精灵、智慧树的世界。卡梅隆显然认为纳威文明更优秀,更应该得到保存,所以他让人类战败了。 既然锡安也只是一个程序,那它就必然是Matrix的一部分,那就意味着机器已经控制了整个世界。人类实际上不能在真实世界和Matrix之间选择,只能在Matrix中这一部分和那一部分之间选择。这样的生活,不是依旧暗无天日吗? 所谓的“中国科幻元年”,它只能以一部成功的中国本土科幻大片来开启。有抱负的中国科幻作家,和有抱负的中国电影人,都必须接受这一使命。 失忆、意识被控制之类的情况,通常总是在遇到铭心刻骨的爱情时出现例外;童话、神话故事中的魔法,也总是要靠爱情来破除的——想想柴科夫斯基《睡美人》、瓦格纳《齐格弗里德》之类的戏剧吧。 我问过好几个看过《雪国列车》的人一个同样的问题:影片中的雪国列车为什么要不停地行驶?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我。……如果说雪国列车是对当代科学技术的隐喻,那么影片结局时列车的颠覆毁灭,简直就是对如今这种过度依赖科学技术支撑的现代化之不可持续性的明喻了。
作者简介: 江晓原,1955年生,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 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1994年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为教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工作15年,1999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并任首任系主任。已在国内外出版专著、文集、译著、主编丛书等80种,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约150篇。长期在京沪等地知名媒体开设个人专栏,发表了大量书评、影评、随笔、文化评论等。科研成果及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三次为他播发全球通稿。 2003年起关注科幻电影和小说,首创对科幻的科学史研究,持续发表学术文本,指导培养国内该方向第一个博士已于数年前以优异成绩毕业。
目录:
目录 1 导 言 看科幻电影的七个理由 3 与电影结缘 5 为什么迷上科幻电影 9 科幻电影的独特价值:反思科学 11 科幻、幻想、好莱坞电影、漫画 14 我的选择标准 15 关于本书的若干说明 19 第一章 外星文明:探索、恐惧与不可能的信任 21 反人类反科学的《阿凡达》—为什么人类还值得拯救? 29 未来史诗:星际战舰卡拉狄加 36 SETI:有多少外星文明可以接触?—影片《接触》之前世今生 42 火星人留守几亿年?—电影《火星任务》背后 48 令人失望的《世界大战》 55 《星球大战》:一座没有思想的里程碑 61 美国人的世界秩序:重温《地球停转之日》 66 《异形》:女英雄教人类不要骄傲自满 75 索拉利斯星的隐喻 80 UFO 谈资指南 85 宇宙:隐身玩家的游戏桌还是黑暗森林的修罗场? 91 第二章 时空旅行与平行宇宙 93 在虫洞中回到中世纪—《时间线》中的爱情故事和物理学 98 当李连杰遇到量子世界—《救世主》背后的量子力学与密教 104 从《灵幻夹克》到《定婚店》 —关于时空旅行与预知未来之间的过渡 11 0 有多少人生可以重来?—从《蝴蝶效应》到《疾走罗拉》 11 6 从《疾走罗拉》上溯到《机遇之歌》 121 回到未来:有多少历史可以重来? 127 假如安重根未能击毙伊藤博文 132 《战国自卫队》:时空转换中历史能改变吗? 138 《未来战士》:终结者挑战因果律 144 浪漫不分大小,未来不能知道 —《记忆裂痕》中的爱情和物理学 150 星际穿越:目前还只是个传说 163 第三章 造物者与被造物之间永恒的恐惧和对抗 165 《银翼杀手》:从恶评如潮到无上经典 175 “你若看一遍就明白,那只能证明我们失败” —重温《2001 太空漫游》 181 《黑客帝国》:科幻影史的巅峰之作 193 第四章 电脑、网络、虚拟世界与人工智能 195 《机械公敌》:机器人能够获得人权吗? 201 HAL-9000 的命运:服从还是反抗? —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三定律” 207 做人好不好?永生行不行?—关于《变人》的对话 212 将文化多样性进行到底—关于《机器人》的联想 218 《基地》:依赖机器人的文明都已灭亡 223 《少数派报告》:心灵犯罪是否可能? 229 记录好不好?隐私留不留?—《最终剪辑》引起的遐想 235 虚拟世界:幻中之幻《十三楼》 241 《虎胆龙威》IV:一堂反技术主义现场课 247 《盗梦空间》:从《黑客帝国》倒退 258 为什么还要期望中国的《盗梦空间》呢? 261 第五章 生物工程的伦理困境 263 复制娇妻:幻想世界中的东风西风 —从两部《复制娇妻》引发的另类思考 269 《侏罗纪公园》和迈克尔· 克莱顿的反科学主义 275 隐私与天书之基因伦理学—从《千钧一发》到“人类基因组” 281 第六章 地球环境、末日预言与灾变 283 想象与科学:地球毁于核辐射的前景 288 《后天》:我们还能不能有后天 293 如果有洪水,谁能上方舟?—《深度撞击》之“方舟计划” 299 看完《2012》,明天该上班还是要上班 —从《2012》看科学、娱乐和神秘主义 309 第七章 反乌托邦的末日 311 从《雪国列车》看科幻中的反乌托邦传统 327 《巴西》:又一个反乌托邦的寓言 333 电视:可怕的奇迹和前景 —《星河救兵》、《西蒙妮》、《过关斩将》 340 恐怖故事:盐还是砒霜?—《战栗黑洞》的寓意 347 《回忆三部曲》:“脱亚入欧”的日本幻想 352 《V 字仇杀队》:一个有文化的革命英雄 361 第八章 不易归类的幻想影片 363 好莱坞安排给爱因斯坦的科学游戏 369 美丽佳人Orlando:关于永生的启示 375 美国版“水变油”:反科学的CIA ? —从《链式反应》想到《天使与魔鬼》 382 《深海圆疑》:我们还未准备好梦想成真 388 只是一场假想的骗局吗? —《摩羯星一号》和美国“登月造假”公案 394 黑客无心成帝国,云图难免化云烟—从《黑客帝国》到《云图》 405 第九章 在幻想边缘的影片 407 《禁闭岛》:你将不再是你 412 “天哪!它不是一座塔楼!”—艾柯与影片《玫瑰之名》 418 《双瞳》:在科学与迷信之间 424 天堂有笔写诗篇:《继承者》与《鲁拜集》及山中老人 431 不武侠不金庸的王氏之毒—王家卫和他的《东邪西毒》 441 第十章 科学幻想与电影 443 科学家与电影人之同床异梦 448 “科学技术臣服在好莱坞脚下” —再谈科学家与电影人之同床异梦 453 科幻三重境界:从悲观的未来想象中得到教益 —2007 年国际科幻大会主题报告(节选) 460 为什么人类还值得拯救?—刘慈欣 vs 江晓原 474 只有科幻才能对人性“严刑逼供” —江晓原、刘慈欣的同题问答 481 孤独的观影者 485 我最喜欢的25 部科幻电影 489 索 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