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爱情剧《循环初恋》原著!“我在未来等你”“嗯,马上就去,跑着去。”用什么来形容时间?漫长,短暂,须臾,不朽。抽象和神秘。听说,由于光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虽然微小得就连最精密的仪器都难以察觉,可是,确实让坐在我对面的你有了几分不同寻常的意义。是可以用“现在”和“过去”简易划分的差异。我目光拥抱的都是过去的你。而你的现在我总无法提及。一支意外失修的手机,在一次雷雨天气里偶然成为了连通两个时空的时光机。2006年的夏文希和2008年的叶佑宁就这么不可思议地联系在一起。 序 海海人生,我看着你长成厉害的大人 海海人生,我看着你长成厉害的大人 希学姐 DTT把小说给我的时候说,她很害怕。而把DTT的小说打开前,我更害怕。这种害怕更多源自于一种不确定,不确定和她疏于联系的这两年,她离开成都的这两年,她的思想走到了哪里,更不确定这个古灵精怪的女孩又会用文字把我引向哪儿去。这样的一次阅读经历会是愉快的?感伤的?抑或只是慑人心魄的平淡? 媒体无限放大着善,也无限放大着恶,以至于一方面让我们以为这世界充满光亮:智慧,美貌,金钱,权位;一方面又充满黑暗:仇杀,嫉恨,谎言,冷漠……可真是这样么?每天和你经过同一个路口,坐同一辆公车,逛同一个超市,摩肩接踵匆忙度日的,终归都不是电视报纸上的那些角色。他们是无数万个鲜活的“你”,用平凡支撑着生活,享受着生活,或许有日大善大恶,最终怀念的也不过是妈妈的手艺或窗前的月光。 时光机里的就是其中那么几个“你”,没有绝对的好坏,没有明辨的是非,甚至因为某一些小瑕疵而被人们喜欢着。 夏文希这样一个女孩,校服,学生头,在作业排山倒海袭来时只有空拨走快掉到书本上的头发。她可能就住在你家楼下,挑食,耍脾气,喜欢赖床,追星,害怕考试,知道学校的种种八卦,和死党朋友打得火热,默默关注某一个男生,又被另一个男生莫名其妙地喜欢。17岁能体认到的生活大凡也就这样了吧。 而叶佑宁和林嘉祁两个男孩,一冷一热,一动一静,像守着她的两个天使。 对叶第一次的细致描写,浅淡却清晰,远远看见的,近处看到的,被吸引的,好成绩的男生,忧郁的男生,湖面平静却暗涌激烈的男生。 林嘉祁呢,总没心没肺的打闹,好像世界上没有烦恼这回事儿,可你认定他的粗枝大叶,他却看出你都看不出的忧伤,用小心思安慰着她,散发出他太阳般温暖的力量。 故事慢慢展开,少了些惯常的火爆场面,也并非悬疑,但情绪却随着角色的丰满而丰满起来,直接而真诚。你不断推翻一些想法,再建立一些,再推翻一些,直到最后一章尘埃落定,只能感叹着这个情理之外的结局让所有东西都在情理之中。 小说里有这么一句话:那如果让今天的你去过昨天的生活,你最想改变的是什么?贪心地发现自己什么都想变,因为太多美好。大学时总怀念高中,走上社会又怀念起大学来,我们总在回忆那些已逝的。不快乐渐渐被遗忘,只剩下快乐蠢蠢欲动,于是你很想有那么一个时光机,回到过去,千方百计地回到过去,哪怕再受一次伤害,哪怕最后还是要回来。 离我10年之远的中学时代,在这些文字中清晰起来,几张面孔,几回考试,几次春游,甚至几首歌下的夕阳。有戴着头套吓人的游戏,有冲到别班窗口下借书的事儿,下课翻动塔罗牌的乍有介事,还有用白色修正液写满四处的文字,很亲切。那时候是向往爱情的。女生们分成两派,一派迷恋着忧郁和干净,一派迷恋着英俊和阳光。成绩好不好,家境好不好,谁管啊。那些见不着摸不着却能真切感受到存在的情感,是爱吧,还有暧昧。众人起哄时你和他不小心对看到的一个眼神,一霎那就红了脸颊,尽管数年后终究变成人潮汹涌间热烈亲吻的她他,可在谁旧事重提时,你还是再次红了两颊。人生就是这么奇妙。 这是DTT的时光机,有奇思妙想,有精彩论辩,也有巧妙的关节,浓浓散发出我们这个城市潮湿温热的气质。它怀念一些还怀念的,完成一些未完成的,尽管更多时候还是那个胆小的自己占了上风,但赋予主人公的还是有关键时刻勇敢起来的气质。这是一部青涩的处女作,但这样的青涩恰好映衬出了小说中的情感,一切才刚刚开始。 那些或许伟大或许平庸的作品总爱在耸动的推荐里加上一些可怕笃定的词语,你不能错过的,一生一次的,无与伦比的,在写这篇文字前,我告诫自己,不要让你的主观霸占了读者,但一定要让你的主观去打动一些只是随手翻开这本书的人。 我不太想去谈更多的夏文希,我想留给你们去了解。 我能做的是什么呢?可能只是讲讲半夜不睡的DTT,和我坐在新闻系办公室里一起看她那些充其量只能称作青春的短篇;那个站在我对面,面对舞台上的偶像哭得淅沥哗啦的DTT,抿着嘴缓缓走过岁月却紧抓梦想不放的DTT。害羞却倔强的DTT。我和她的交谈无数次以文章开始,然后在某一点上远离开去,从喜欢吃的蛋卷长什么样子,到只因我为她的偶像加上“你家”二字而激动的表情,只等到熄灯或逼迫而来的时间点分开我们。放在它的小说上也能成立,没法读得很快,因为总有一段文字无比靠近你的生活,因而回忆散开,时间也慢下来。 小说从头到尾你能看到关于某个乐团的痕迹。我因为这个乐团被她了解,而她也因为这个乐团被我喜爱,我们因为这个乐团而成长起来。因为她的这本书,我去重听了那支乐团的歌,而写这篇序的时候,也恰恰经历了关于这个乐团少有的尴尬事。回忆潮水般涌来,然后你会发现,所谓的交集脆弱不堪,真实不在于他紧握过你的手,微笑搭着你的肩照相,又或是眼神语 言激烈的往来,只是于你本身的一些感受,说到底,我们都为了追梦而去,为意想中美好的生活而去,为认定的存在而去。这个时空,那个时空,相交与否,都不重要了。 生命中的每一次交相辉映,都来自于某一个点的连接,比如你看到一张照片,听到一首歌,又或者看到这本书。这些连接让我们感受了什么,了解到了什么,厌倦了什么,爱上了什 么……然后纵横交错的点不断继续,继续,织成生命的样子。因为喜欢DTT的文字,大学时的我动用手上那一点芝麻绿豆都算不上的权利,为她争取更多的版面,也因为喜欢她的文字,让今天的我坐下来,絮絮叨叨一长篇文字。人就是这么有偏好的动物,你喜欢字里行间带着点忧伤又温暖的青春气息,你照单全收她的思想,然后“粗暴”地让与众人分享。 有人说,我们这一代的文字缺乏对世界的关怀。开头讲我,闭口讲你,不会去关心世界上需要帮助的某某某。可谁说不行呢? 我们寻找自身,探索本我,安然自得这个世界最小的单位。或者你就是夏文希,那个渴望在平凡中永生,也渴望在平凡中涅槃的奇妙个体。 杜拉斯还是赫塔·米勒,销量或诺贝尔,对DTT来讲都有些遥远,但忠于内心的写作,让习以为常的平淡闪耀出光芒,并近乎壮烈地奔向理想全是我为她热烈鼓掌的原因。 这一生,这一次,为自己,抬起头,至少要,骄傲的,盛开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