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伟大的翻译家茅盾(1896—1981)对翻译事业的卓越贡献不仅体现在其三十多年的翻译实践活动中,还体现在其六十多年的翻译理论建树上。茅盾经历了新旧中国两个时代,见证并参与了中国翻译理论的构建过程,其翻译思想是中国翻译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茅盾翻译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本书基于翻译学学科理论和方法,通过社会学、文化研究和传播学的跨学科视角,综合采用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纵向考察了茅盾翻译思想的发展变迁,横向聚焦了茅盾翻译思想与翻译实践的互动关系,深入探寻茅盾翻译思想形成发展的原因,反思探讨茅盾翻译思想对当下翻译研究的现实启示。这对中国传统译论向现代译论的转化、中西方译论的对话、翻译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等都具有重要现实启示意义。王志勤(1976一 ),四川宜宾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全额资助,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2008年获得应用语言学专业文学硕士学位。201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目前在西华师范大学任教,从事英语教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已主持四川省社科联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十余个,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