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民俗学的文本研究、社会研究与跨文化研究相结合,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我国家喻户晓的“大工匠神”鲁班故事。大自然的造化鬼斧神工,草、木、泥、石、水、火、油、气无所不在,但世界各地的人们却都偏爱木头,很多中外学者也都对木器研究有兴趣。本书正是选择这种多样化的“相遇”问题开展研究,重点分析中、西、印工匠神故事中的“鲁班式”叙事,总结鲁班故事的叙事特点,探究其跨文化共享问题,讨论民间叙事的社会渗透力与叙事边界,指出其思维方式与故事类型的差异,避免对民间叙事研究的可能性做夸张的解释。 董晓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198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自1994年起,先后在美国衣阿华大学、芬兰约恩苏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法国远东学院、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做博士后、高访和从事合作研究。国际民俗学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数字民俗学和跨文化学。 主要著作有《华北民间文化》、《乡村戏曲表演与中国现代民众》、《田野民俗志》、《说话的文化》、《不灌而治》、《全球化与民俗保护》、《现代民俗学讲演录》、《现代民间文艺学讲演录》、《北京民间水治》、《数字钟敬文工作站》、《民俗学科建设报告书》、《中国民俗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专论》、《民俗非遗保护研究》和《穿越文化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