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九章,从国家和地方、英雄和传奇、动员结构、技术革新、劳动等不同方面对1949-1966年期间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叙述与文化想象进行了多种角度的讨论。在本书中,文学史始终处在和政治史或者思想史积极对话的过程中间。作者在强调了中国革命的正当性的同时,并没有刻意回避其经历的曲折,而是在整个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探讨其发生的必然性,这一讨论也使本书进入了现代性的核心部分。
作者简介 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当代文学和文化研究。
目录: 导论 "革命中国"及其相关的文学表述 1 第一章 国家/地方:革命想象中的冲突、调和与妥协 22 一、"地方"风景的叙述以及"风景"再建的困惑 25 二、动员和改造中的"地方" 36 三、脱域、在地和"地方"的保存或者现代性的转换 56 结语 69 第二章 动员结构、群众、干部和知识分子 73 一、动员结构 73 二、群众 90 三、干部 99 四、知识分子 116 结语 122 第三章 青年、爱情、自然权利和性 125 一、青年或者"青年政治" 126 二、爱情或者"爱情故事" 143 三、性或者"性的叙述" 158 结语 165 第四章 重述革命历史:从英雄到传奇 167 一、"平凡的儿女,集体的英雄" 168 二、传奇和一个故事的旅行 185 三、"读者"和"市场" 194 四、为何或者怎样重述革命历史 206 结语 218 第五章 劳动或者劳动乌托邦的叙述 222 一、《地板》的政治辩论和法令的"情理"化 225 二、《改造》以及改造的故事 233 三、《创业史》和"劳动"概念的变化 246 四、《万紫千红总是春》:女性解放还是性别和解 262 结语 270 第六章 "技术革新"和工人阶级的主体性叙事 273 一、弱者的武器和工匠精神 273 二、"文化诉苦"与"技术革新" 286 三、反智主义还是反专业主义 300 结语 322 第七章 1960年代的文化政治或者政治的文化冲突 324 一、物质丰裕和物的焦虑 326 二、"脱离领土"的运动和"重建领土"的努力 335 三、生活小事和国家大事 354 结语:"文学青年"为何再次出现 362 结束语 社会主义的危机以及克服危机的努力 365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危机 366 二、克服危机的努力 377 三、1980年代的知识转型 385 结语 389 主要参考文献 391 后记 3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