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李贽作全面系统研究:将李贽置于明代广阔的历史环境中,从多角度揭示其人格心态、哲学思想与文学思想的独特内涵,并探讨其对前此之各种思想的继承改造与对同时及其后来的深广影响。
目录 序第一章 李贽所面临的历史前提 第一节 政教分离与士人品格之变化 一、武宗“失德”及其影响 二、世宗的独裁荒淫与士人的双面人格 第二节 王学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 一、王阳明所要解决的人生难题 二、王龙溪的哲学思考 三、泰州学派的人生追求 第三节 文学思想的演进与王学 一、前后七子文学思想的内在矛盾 二、王学诸人的文学思想 三、王学与其他文学流派的关系第二章 李贽的人格与心态 第一节 狂人与圣人 一、疏狂怪异的个性特征 二、狂傲孤高与圣人情结 三、李贽圣人情结的历史渊源与现实依据 第二节 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之一:出世圣人的追求 一、自我价值观之基础——“为己之学” 二、李贽为己之学的心理动机及其经过 三、随缘任运与自我超越 第三节 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之二:自我不朽的追求 一、自我价值与精神不朽 二、自我估价与不朽途径之选择 三、《藏书》之写作——著述以求不朽的具体实践 第四节 耿、李之争与李贽人格心态的发展变化 一、李贽人格心态发展的分期与标志 二、耿、李之争产生的原因与过程 三、耿、李之争对李贽人格心态的影响第三章 李贽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李贽的学术渊源与终极关怀 一、心学与受用 二、老、庄与自我关注 三、禅宗与生命解脱 第二节 李贽的性空理论与自我解脱之道 一、李贽所言心性之内涵 二、空无心性之识取 三、空明心性之发用 第三节 童心说与李贽的人生价值观 一、童心说内涵与主旨辨析 二、真诚:一种重要的人格价值观 三、圣人与众人的群体分类第四章 李贽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 自适:文学的目的 一、文学与人生自我 二、文学之四大功能 三、李贽的文学批评特色 第二节 作者:文学创作的首要因素 一、作者在文学“世界”中之位置 二、作者必备三要素:才、胆、识 三、作家之创作心境:虚灵 第三节 “自文”:文学的自然表现观 一、从自然之性到自然之文 二、李贽自然表现论之特征 三、“化工”:一种独特的自然表现观 第四节 “真”与“趣”:李贽的审美追求 一、“真”与“趣”的内涵及其关系 二、李贽“趣”的创作风格及其溯源第五章 李贽与晚明文坛 第一节 李贽与公安派 一、李贽影响公安派之原因与途径 二、李贽对公安派人生观之影响 三、李贽对公安派文学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李贽与金圣叹 一、从容与堂本到贯华堂本 二、狂者精神与自我价值之追求 三、从重意到重法 四、金圣叹:晚明狂放思潮的终结参考引用书目后记再版后记 序第一章 李贽所面临的历史前提 第一节 政教分离与士人品格之变化 一、武宗“失德”及其影响 二、世宗的独裁荒淫与士人的双面人格 第二节 王学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 一、王阳明所要解决的人生难题 二、王龙溪的哲学思考 三、泰州学派的人生追求 第三节 文学思想的演进与王学 一、前后七子文学思想的内在矛盾 二、王学诸人的文学思想 三、王学与其他文学流派的关系第二章 李贽的人格与心态 第一节 狂人与圣人 一、疏狂怪异的个性特征 二、狂傲孤高与圣人情结 三、李贽圣人情结的历史渊源与现实依据 第二节 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之一:出世圣人的追求 一、自我价值观之基础——“为己之学” 二、李贽为己之学的心理动机及其经过 三、随缘任运与自我超越 第三节 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之二:自我不朽的追求 一、自我价值与精神不朽 二、自我估价与不朽途径之选择 三、《藏书》之写作——著述以求不朽的具体实践 第四节 耿、李之争与李贽人格心态的发展变化 一、李贽人格心态发展的分期与标志 二、耿、李之争产生的原因与过程 三、耿、李之争对李贽人格心态的影响第三章 李贽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李贽的学术渊源与终极关怀 一、心学与受用 二、老、庄与自我关注 三、禅宗与生命解脱 第二节 李贽的性空理论与自我解脱之道 一、李贽所言心性之内涵 二、空无心性之识取 三、空明心性之发用 第三节 童心说与李贽的人生价值观 一、童心说内涵与主旨辨析 二、真诚:一种重要的人格价值观 三、圣人与众人的群体分类第四章 李贽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 自适:文学的目的 一、文学与人生自我 二、文学之四大功能 三、李贽的文学批评特色 第二节 作者:文学创作的首要因素 一、作者在文学“世界”中之位置 二、作者必备三要素:才、胆、识 三、作家之创作心境:虚灵 第三节 “自文”:文学的自然表现观 一、从自然之性到自然之文 二、李贽自然表现论之特征 三、“化工”:一种独特的自然表现观 第四节 “真”与“趣”:李贽的审美追求 一、“真”与“趣”的内涵及其关系 二、李贽“趣”的创作风格及其溯源第五章 李贽与晚明文坛 第一节 李贽与公安派 一、李贽影响公安派之原因与途径 二、李贽对公安派人生观之影响 三、李贽对公安派文学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李贽与金圣叹 一、从容与堂本到贯华堂本 二、狂者精神与自我价值之追求 三、从重意到重法 四、金圣叹:晚明狂放思潮的终结参考引用书目后记再版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