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完整呈現鄭毓瑜教授近年來針對中國人文傳統「空間」觀的系列研究。從城市意象、園林寓意到國族視域、自然的氣氛,鄭教授融會各種歷史、思想與文學材料於一爐,同時又能妥切化用現象學、人文地理學等西方觀點;藉助這些閱讀與思考的成果,不但為古典文學開創出諸如「自然」、「身體」等新穎的研究議題,更顯現了文學與哲學、地理學,甚至是古典體氣醫療等相關領域的深刻關連。在強調跨領域整合的當代,這本書對於鄭教授個人的研究或整個中國人文傳統的研究,都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
作者简介 鄭毓瑜 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研究重心為漢魏六朝文學與文化。 曾任美國傅爾布萊特計畫訪問學人、日本京都大學訪問學人、捷克查理大學客座教授等,並曾獲國科會研究傑出獎(二○○二年,三年期)、國立臺灣大學教學傑出獎。 現任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及研究所教授。 著有《六朝文氣論探究》、《六朝情境美學》、《性別與家國:漢晉辭賦的楚騷論述》等。
目录: 【目錄】 序:時空以外 ◎楊牧 導言:抒情自我的詮釋脈絡 單元一:意象化的城市 「想像」一座城市,該如何去結合實證性的史料,同時又能有合於環境脈絡的穿織游移? ◎名士與都城-東晉「建康」論述 ◎市井與圍城-南朝「建康」宮廷文化之一側面 單元二:文體與地方感 一旦選擇某種文體,就彷如進入歷史文化的迴廊,在一種熟悉的語句格式、典事氛圍中,重現一種非關地域的「地方感」 ◎明清之際辭賦作品的「哀江南」論述--以夏完淳(大哀賦)為端緒的討論 ◎流亡的風景--〈遊後樂園賦〉與朱舜水的遺民書寫 單元三:自然中的氣氛 這是時物節氣與人身體氣交響的話語,以身體為核心的情緒震顫,也被如同漣漪的大氣波動反過來層層環繞與籠罩 ◎(詩大序)的論釋界域--「抒情傳統」與類應世界觀 ◎身體時氣感與漢魏「抒情」詩--漢魏文學與楚辭、月令的關係。 【名家推薦】 ◎著名詩人、散文家楊牧 序文導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