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两种单独印行的著作——《宋诗概说》和《元明诗概说》合并而成,两书性质相同,内容衔接,于是合为一部,题为《宋元明诗概说》。 作者吉川幸次郎博士,为日本汉学界的泰斗。书中,吉川博士对于宋元明三代诗歌作了别具眼光的研究和独到的解读,诸多观点与国内流行的看法颇有差异。如他认为虽宋代有词,明清有戏曲,然此三代读书人创作的主流文学样式还是诗。另外,吉川氏强调了宋元明诸多诗人对于“悲哀”的态度,并认为这是影响贯穿三代的诗歌创作精神脉络,而宋元明三代更是中国诗歌作品思想倾向的重要转折时期。 无论如何,吉川博士这种崭新的视角和阐释,国内学子和治学者从中都确实可以获取不少启迪。
作者简介 吉川幸次郎(1904-1980),毕业于京都大学的中国语学文学专业。文学博士,国立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东方学会会长,中国文学和历史研究专家。他的代表作有:《元杂剧研究》《新唐诗选》《杜甫诗注》《宋诗概说》《元明诗概说》等。
目录: 宋诗概说 序章 宋诗的性质 第一节 宋这个时代 第二节 诗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 第三节 宋诗的叙述性 第四节 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五节 社会责任感 第六节 宋诗的哲学性、论理性 第七节 宋诗的人生观——对悲哀的扬弃 第八节 唐诗和宋诗 第九节 平静的获得 第十节 宋诗的表现 第十一节 宋诗在诗史上的意义 第十二节 宋诗中的自然 第一章 十世纪后半北宋初的过渡期 第一节 西昆体、对晚唐诗的模仿 第二节 其他小诗人:林逋、寇准 第三节 王禹偁 第二章 十一世纪前半北宋中朝 第一节 欧阳修 第二节 梅尧臣 第三节 苏舜钦 第四节 范仲淹、韩琦、邵雍 第三章 十一世纪后半北宋后期 第一节 王安石 第二节 苏轼之一 第三节 苏轼之二宏观的哲学 第四节 苏轼之三 第五节 黄庭坚 第六节 陈师道及其他 第四章 十二世纪前半叶北宋末南宋初的过渡期 第一节 江西诗派 第二节 陈与义 第五章 十二世纪后半叶南宋中期 第一节 陆游 第二节 范成大 第三节 杨万里、朱熹及其他诗人 第六章 十三世纪南宋末期 第一节 民间的诗人们 第二节 永嘉四灵 第三节 江湖派 第四节 戴复古 第五节 刘克庄 第六节 三体诗诗人玉屑沧浪诗话 第七节 宋末的抵抗诗人 跋 元明诗概说 序章 第一节 元代以后诗的性质 第二节 在元代以后文学中诗的地位,《元明诗概说》的意义 第一章 十三世纪前半叶亡金的抵抗诗 第一节 蒙古的风暴 第二节 元好问以前十二世纪的金诗——《中州集》 第三节 元好问 第四节 耶律楚材 第二章 十三世纪后半叶亡宋的反抗诗 第一节 南宋的亡国 第二节 文天祥 第三节 其他反抗诗人 ——汪元量、谢翱、林景熙、郑思肖、谢枋得 第四节 市民的诗 第五节 刘因 第三章 十四世纪前半叶元诗的成熟 第一节 序说二方面的成熟 第二节 杨维桢、南方市民文学的领导者 第三节 文人的产生倪瓒、顾瑛、高明 第四节 北京的诗人们赵孟頫、袁桷、虞集等等 第五节 非汉族所作的汉诗萨都剌 第四章 十四世纪后半叶明代前期 第一节 明帝国的创立 第二节 高启 第三节 吴中四杰袁凯 第四节 刘基 第五节 《唐诗品汇》 第五章 十五世纪明代中期之一空虚与复活 第一节 世纪前半叶的空虚 第二节 沈周 第三节 沈周的弟子们祝允明、唐寅、文徵明 第四节 李东阳 第六章 十六世纪明代中期之二古文辞时代 第一节 古文辞 第二节 李梦阳 第三节 何景明、徐祯卿、康海、王守仁 第四节 李攀龙 第五节 王世贞 第六节 “古文辞”的功罪 第七章 十七世纪前半叶明代末期 第一节 市民诗的顶点 第二节 公安派 第三节 竟陵派 第四节 向清诗的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