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授王守常认为,《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现存最早的兵书,素有“兵典”“武经”之称,其十三篇约六千字, 不是只讲“谋略”“战略”,而是对战争本质的深刻反思,总结了春秋时期的战争经验,揭示战争一般规律,以及具有普遍意义的作战治军原则,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孙子兵法》的精神是学会欣赏你的竞争对手,而不是在“敌”“友”的二元选择,应是用“叩其两端而执中”的思维去观察、分析和选择,能给人以触类旁通的智慧。 《孙子兵法》主张尽量不用战争的方式解决存亡问题,其思想是中国文化中“人本”观念的重要体现。《孙子兵法》内在的逻辑本质是“屈人之兵而非战”。从格局上讲,《孙子兵法》是“道”,《三十六计》是“术”;所以,借鉴学习《孙子兵法》,只关注“谋略”“诈道”,而全然不解《孙子兵法》中所强调的道德关怀和人本精神,那是把《孙子兵法》庸俗化了。 综上,王守常“品”孙子兵法,多维度多视角地呈现了中国文化的内在人文关怀、道德关怀与哲学智慧。 王守常, 教授。现任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曾任《东方文化集成》“中国文化编”、学术集刊《学人》杂志联合主编,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创会副秘书长等。1985年至1986年任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访问研究员。1991年至1992年任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2003年被聘为日本东京大学部教授。 1973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就读并留校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史,佛教,近、现代思想史等。 任教期间,师从哲学家、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在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开设《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等研究生课程。 十年以来,他行走在弘扬、传播与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第一线,共开设讲座、论坛数百场,学员听众达数千人之多。其主讲《中国的智慧》《解读<孙子兵法>》《重读<论语>》也成了当今中国“国学教育”的经典课程。 著有《熊十力著作行年考》(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1986年版)、《十力语要》(中华书局1997年版)、《原儒》(河北省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重读<孙子兵法>》 (台湾大块文化出版 以及 海豚出版社 2010年版)、《康有为<论语注>校点》(《儒藏》第一卷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主编《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哲学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人间关怀:近代佛教文化论著辑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师道·师说:中国文化书院导师文集》(2010—2020年,计四十卷,由东方出版社逐年出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