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读+》周刊2013年至2014年封面访谈的结集。 每周一期,全年40多期,除了个别篇目,基本都被囊括了进来。采写的记者,有翟晓林、欧阳春艳、万建辉、郑汝可、张辉和我。每一期访谈,个中都有艰苦,达成都有难度,锱铢寸累,一年的成就竟有这个厚度,还是让人欣慰的。 知识、故事、见地,看得见摸得着的,都在书里。也有些趣味和“内幕”,在书外,只有我们当事人清楚。读者看这些受访人,都是孤立的个体,他们之间没有多少联系,但在我们却不全然是这样的。比如胡锡进,大名鼎鼎的媒体人,我有时候会把对他的采访观感去与另一位受访者分享,有的人本来聊得好好的,一提到他,口气就变了,甚至停顿下来不说话,细细打量我。似乎我整个人在他/她的眼里突然起了变化。 我们每期的选题,都经过了深思熟虑。我们相信只要理性交流,耐心倾听,每个人都会闪现他的价值。如果真是毫无价值,那么我们的选题一开始就不会启动,最终也不会出现在这本书里。越是那些标签感很强的人,越可能被我们忽略他的可贵之处。越是那些看似很有话语权的人,越可能被人误解至深。《读+》就是希望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为尽可能多领域的佼佼者提供展现独特见解的机会。耐心倾听,被我们引为天职。 这一年,《读+》周刊的主编是刘敏,每一期的刊首语都由他撰写。每篇文字,尽管篇幅不长,但语言活泼,参差多态,见解生动而深刻,我们选了一部分进来。他在一篇刊首语里说,“(经营周刊)是一份工作,对我们来说,这多少也是一份热爱。”本书定名为《找到热爱》,出处在这里,归宿也在这里。 《读+》周刊办刊,李少峰、周璐、禹宏是主力编辑,辛劳良多。这次结集出书,周璐女士又照顾全程,付出了心血。 感谢《读+》周刊读者,是你们的耐心阅读和肯定,让我们做这些事时永葆“热爱”的激情。 刘功虎 2017年4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