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谁欲试刀


作者:赵安东     整理日期:2023-02-07 08:02:28


  深寇
  一
  月明星稀,夜寒人静。白天热闹喧嚣的长街,在黑暗中渐渐归于沉寂。
  苏州府衙门副总捕头项天立巡哨归家,摘下腰刀,用热水净了脸、烫了脚,正欲入寝,有衙役叩门传话:知府关大人要项副总捕立即前往大堂议事!
  已过三更,若非情急,上司不会此时来唤。项天立睡意全消,重新披挂,关照娘子一声,匆匆赶往府衙。
  踏入前堂,只见知府关九州眉头紧锁,双手后负,慢步踱着;同知大人张苏生、通判达荣常、兵马指挥李副将及另一副总捕头俞念培均已在座,均疑惑不解地默默看着关九州。
  府衙主要官员大都在场,项天立紧走几步,拱手道:“叩见关大人、各位大人,卑职来迟了!”
  关九州止步,微微点头:“坐吧。”
  项天立在右席末位坐下,见上首总捕头马啸风惯坐的位子空着,便看看对面的俞念培。俞副总捕哑然一笑,也示不解地摇了摇头。
  关知府落座正中太师椅,环视众人,平静开言:“哦,人都到齐了。半夜三更劳驾诸位,只因刚刚发生了一件大事!”
  众人面露惊讶。项天立也生不解:既是大事,却不等马总捕头到场就开讲,以往不是这样的。不能说“人都到齐了”呀?
  关九州神情严峻,径自道:“近几年,东瀛倭寇屡屡窜犯大明疆域,本府所辖太仓、昆山等县更是盗患频生。倭贼烧杀奸淫,百姓苦不堪言。这些情况,你等都是知道的。”
  听关九州不提猝发“大事”,却讲起倭患,大伙虽觉纳闷,仍纷纷点头应诺:“是……是。”“大人说得对。”
  “官兵在江浙两地多番抗击围剿,挫了贼焰,倭寇肆无忌惮、随意上岸杀抢之事确有收敛,入侵手法却更加狡诈奸猾。出没之地,专选大明军队不设防处,或是驻军前脚迁寨,他们后脚即到,对我乡镇守卫部署甚清,显是潜有细作。我军防不胜防,疲于奔命,斩获甚微;百姓则提心吊胆,惶恐度日。”
  关九州见众人听得专注,便一气说道:“近期,有一股倭贼,从浙江钱塘湾荒僻处登岸,昼伏夜行,直插内陆,十多日间,窜至江南金陵府以东二十里远。据报,这伙盗匪不过五十人许,却都是剽悍之徒,颇具江湖道行,又有国人中的败类为他们引路,沿途大肆抢劫民众财物;还避开了我军戍守要塞,待官府闻讯,已是防堵不及。大军本欲在金陵东郊布阵阻击,谁知,盗贼倏忽失去了踪影。官府推测倭寇可能往句容山区流窜,只得动用大批军力人力,将绵延几十里的丘陵地带包围一紧,严密搜捕。五天过去,一无所获。上峰研判:这股倭匪掠夺已丰,故匿迹潜行,寻思逃遁。其行有三:返窜回头路或偷渡长江北去,最有可能远奔此地,从浏河镇借船入海。巡抚大人已有令到,各级官员守土有责,不得让倭贼出海遁逃。若有疏漏,走了盗匪,查办三级责任官吏。唉,寇人深矣!大家千万不要神知乌知(吴方言,意不知轻重,不识厉害)。”
  关九州停下话头,缓缓端起茶盅,呷了口汁水,显是心绪沉重。一干听者以为这即是知府大人所谓的“大事”,悬着的心反而放了下来。倭寇猖獗、朝廷严谕,毕竟有带兵作战的将领、有巡抚知府等主官顶着;不至于,一旦有所差池,将所有地方官吏都治了罪吧?
  项天立仍惦着总捕头马啸风,他知道今夜捕房没有行动,马总捕头怎的外出不归,会议开了许久,仍不到来?关知府也半句不提他缺席之事?这有悖常情。项天立看似与他人一样洗耳恭听,心里却小鼓敲个不停。
  与寻常读书做官的文士不同,年届五旬的关九州,脸廓方正,不怒而威;双眼亮泽有神,不近视、不老花,目光流转,似能洞透他人腑脏。此时,堂上明烛煌煌,关知府借端盅喝茶之机,将各人神色看个一清二楚,搁下茶盅,方道:“巡抚大人另有一番话语,着实令我吃惊。大人说,从几次剿寇失利可以推断,在我内部有倭人耳目,并直言本府衙门里就藏伏奸细!”
  此话一出,在座之人勃然变色。职为关九州副手的同知张苏生半张着嘴愣住了;通判达荣常双目在他人脸上溜了又溜,仿佛想看出面前中人可有通倭奸贼;李副将则喃喃骂道:“娘咯!查出是谁吃里扒外,非杀了不可!”俞念培、项天立身为捕快头领,历练丰富,深沉机敏,座中职位又低,所以,虽也吃惊,但俱不动神色,仅对望一眼即错开了目光。
  关九州慢声道:“起始,我也不怎么相信。岂料,真被巡抚大人说中。”
  堂上静得只闻各人呼吸声。
  “今日晚饭后,本官留总捕头马啸风到后堂,交代派遣捕快沿江巡查一事。正谈间,李副将前来报说,兵马都指挥使何将军派人送到一份沿江各段地域兵力配置复制图。当时,因正与马总捕头议事,我便将图卷锁入后壁暗柜里,不曾开看。”
  李副将连连点头,印证关九州所说不假。
  “本官因有两件税案卷宗亟待处理,不留马总捕头久坐,吩咐他先去找项、俞二位商议捕快行动的方案。”
  项天立与俞念培均心中一动:马总捕头今晚没有与我见面呀?(P1-3)
  记忆中,自识字始,我即喜欢阅读。由于年龄增长、文化提高、工作变动,阅读的广度、深度也不断发展。不曾料及的是,30多岁后,接触到新武侠小说,便情有独钟,较长时间将其精彩者选为主要读物之一。
  对新武侠小说的感想、评价,凡读者都能见仁见智谈上一番。我自觉和各位大同小异,在此就不赘言。我只想就文坛、媒体方面时不时出现的新武侠小说褒贬之争,说一句自己的体会:喜欢新武侠小说的读者,可能有诸般原因,但有一点是大多数人共同的,即性格中或多或少蕴有“为人豪爽、快意恩仇、超脱凡尘、富于幻想”的成分。而排斥新武侠小说者,往往难以理解或忽视了读者的此番心理。其实,不同的读者,自有不同的阅读喜好,但很少会局限于只读一类作品的。如果在评价武侠文化时,能考虑到喜爱者的心理、性格、多点阅读方向,不同观点的人就容易沟通了。
  我因爱好和工作关系,青年时期,撰写并发表了不同文体的作品,以人物通讯、报告文学为主,计数十万字。曾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在饶有兴趣地读了十多年新武侠小说后,一时难觅中意之作,便滋生了不妨自己也写一写的念头。自1994年始,我工作之余试着创作新武侠小说。几年后,陆续写出《虎惊》《天决》《命门》《破隐》四部长篇。1997年,新华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无敌神捕》系列,收入以上四部作品。接着,《南京日报》又在“作品连载”专栏里,陆续刊出了《命门》《破隐》及另外两部中篇小说。
  2001年,上海、台北文化人士联办的《大侠与名探》丛书问世,给大陆广大新武侠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块难得的阵地,也提高了我写作的积极性。在丛书编辑部鼓励、支持下,我坚持创作新武侠小说,方才有了现今的二十四部中、长篇作品、六本系列小说集。
  本书收入的六部中篇小说,2001年时,由香港语丝出版社冠以《高手无败局》之名结集出版,在海外发行。十六年后,作者对全书作了大幅修订,增补六万余字,扩充篇幅、丰满人物、细化情节;并且更改了各篇名,突出六部小说的一体性;还在文中糅入吴方言,添加吴风俗等元素,尝试强化区域特色,进一步提高可读性,增强趣味性。
  令我高兴的是,老友吴达宣先生为此部小说撰写了评论文章。其鼓励之语,让我汗颜,促我奋进。
  我写武侠小说,一是基于个人爱好;二是深感武侠文化是中国特色传统文化之一,近几十年来,却在海外光大流行。虽然,绝大多数读者在大陆,而大陆作家中创作新武侠小说者甚少、甚少,缺乏有影响的代表作,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其实,一些人的眼中有纯文学、通俗文学之分,实质上,文学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刻意割裂者,只能暴露出心态的狭隘、见识的偏颇。窃以为,纯文学写不好终不是好文学,通俗文学也能出精品。
  文明、法制社会,当然不宜轻提“以暴制暴”,但应培育善良人们的血性、烈性;人类倡导“和谐”,社会向往“稳定”,也只有夯实、筑固勇敢、正义的磐石,邪气恶俗才难寻嚣张之隙。
  正派、正气、雅俗共赏的新武侠小说,应该担负部分上述责任。
  长期阅读的实践,令我有所感悟,文学作品的表现风格,有沉稳,也有奔放;有冷静,也有热情;有清淡,也有浓烈;有简约,也有醇厚;有柔和,也有雄浑……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则应当是孤傲、沉潜、静穆、坚毅。她欢迎所有喜爱她的读者,不愿也不能被形形色色的浮躁、喧嚣包围。
  同样,一名作者,不论其作品孰优孰劣,他首要自持的立世态度,应和笔下作品的存在方式一样:孤傲、沉潜、静穆、坚毅。在写作道路上,他必须要做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尽可能搜捡出作品中存在的不足:二是竭尽思考如何写好下一部……
  作者除了与这二件事有所关系的话语,其余均可不予理睬,不屑计较。这也是作者在金钱、名声、价值、褒贬等诸般世俗观念前,保持初衷,八风难移的不二法门。
  当我手抚已经出版的六部小说,虽知拙作资质平平,不能尽如人意:但也敝帚自珍,胸中竟升“有了这几本书,天下万物皆可抛”的痴气。
  当下,舆论侧重经济,民众注意力转换、分散;又及,生活节奏加快,压力日增,人们的阅读方式趋于多样化、新颖化,纸质文学作品的市场遭到瓜分。
  金庸搁笔,梁羽生、古龙逝世,少了扛鼎、领军人物,十数年罕见“大作品”出现,新武侠小说这一文学种类日渐式微,难觅多年前的“红火”盛况。
  然而,怀揣信仰、不忘追求的文学爱好者、创作者,不会被诸般“表象”遮蔽目光、因时思迁。“风物长宜放眼量”,是一种修养,是一番气度,是一得见识,是一类品行,更是一项智慧。吾向往之!
  精益求精,呕心沥血,方可写出好作品;义无反顾,坚韧不拔,才能开创大事业。
  人类的进化、成熟、发展,即与文化的萌生、壮大、丰富息息相关,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我们正处在舒心岁月中。只要沉稳心神,仔细瞧一瞧,公允评一评,今天的社会,多彩多姿,重音重响。耳濡目染者,均可感知:中国的文化艺术,前所未有地普及、兴旺————多少人在著书立说,多少人在绘画习字;多少人在摄影篆刻,多少人在编剧排戏;多少人在捏泥塑像,多少人在琢玉雕石;多少人在翩舞放腔,多少人在品藏鉴古;多少人在进修深读,多少人在寄情山水……无所事事、脱离社会、游戏度日、虚掷生命者,日渐稀少。全民族的学习兴趣、人文追求提升到崭新的高度;各种文化态势,应运而热,繁荣绽放;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兴趣爱好,焕发出旷世之盛。
  继《剑胆琴心》之后,不过一年,我又出版了这部《谁欲试刀》。愉悦的心情里,也藏着隐约的遗憾:生活中对我帮助、教诲最多的亲人、我写作道路上的严师益友————亲爱的父亲大人,逝世已近六年了。老人家再不能翻开这两本书,对我耳提面命、评析指导。但冥冥之中,我深切地感应到,亲爱的父亲仍在遥远的天国,默默关注我的一切。
  此时此刻,我向父亲大人倾诉衷肠:儿初心不改,笔耕不辍;意念如磐,不愧余生!
  春风暖雨中,埋首耕耘吧;秋晖玉露时,才是喜拥收获的日子。
  抬望眼,弹指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
  人类航船,遵循自然规律,在历史长河中鼓浪前行。哦,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我心畅慰,满怀欣然……
  作者
  2017.11.16





上一本:潮头跨越 下一本:罗拉的自行车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谁欲试刀的作者是赵安东,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