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官与盖茨比的花园 罗丹的伟大之处在于,从他的雕塑作品中可以窥探到人的深层次的情感,无论是热情、愤怒、渴望甚至内心的焦灼,都能通过每一寸肌肉线条展现得淋漓尽致。 博物馆界在江湖上也有个排名:伦敦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分列三甲。 只是,对巨无霸型博物馆,我是缺乏参观经验的。第一次去大英博物馆,我是溜溜达达在下午时段进馆的,那真是人山人海,内心拔凉拔凉的,只得出来在大英博物馆门口的冰激凌车边上吃个甜筒冷静一下。那天下午看展的心情基本上很糟糕,博物馆这种场所,最忌讳人多,尤其像我这种在海拔上处于明显劣势的女子,只记得当时一直感叹,博物馆里怎么有这么多毛发不旺盛的男人?抬头便是亮亮的光头,各种肤色。只得第二日重新再走一遭。 于是,对于卢浮宫,我还是做了点儿小功课的。抵达戴高乐机场的时候,就在旅游信息中心买了巴黎博物馆通票(ParisMuseumPass),博物馆通票有2日、4日、6日通票三种选择,不要小看这一小本折页,你可以使用它在巴黎64个景点和博物馆免费参观。并且,在人员密集的博物馆,还有绿色专用通道,不用排队直接进入,比如卢浮宫。 7时起床,花一小时的时间,慢慢享用酒店里的早餐。唉,其实巴黎酒店的早餐我还是不太习惯,不如雅典的丰盛,尤其是我在跟服务生提出口味要求的时候,她特别优雅地回应我:“在巴黎,我们就这么吃。”啧啧,好吧,入乡随俗。 酒店与卢浮宫的距离不远,步行约20分钟,我住在巴黎的左岸,卢浮宫在右岸,步行的整个路线都是沿着塞纳河的岸边。塞纳河的右岸建筑在色调上异常统一,灰中带黄,灰黄灰黄,灰黄灰黄(辉煌辉煌),在巴黎阴郁的天气里,显得格外的高贵冷艳。 有攻略提示,尽量避开“金字塔”人口,这里是卢浮宫人流最密集的地方。但是,我以一种偏向虎山行的姿态,还是选择了从此进入。没错,这里有巴黎博物馆通票的绿色通道,望着蛇形队伍,微微一笑,直接进入“金字塔”。(不好意思,我的内心戏好像又开始了。) 卢浮宫有三宝,断臂爱神维纳斯、胜利女神雕像、蒙娜丽莎的微微一笑很倾城。如果你按照博物馆导览的顺序慢慢观摩体悟,那么等你逛到了这三宝之时,估算连展厅都很难挤进去,所以。初次参观卢浮宫的正确顺序是,先看三宝,再看自己的心头小爱。维纳斯在一层的16号厅,从最近的一侧楼梯间上楼便是胜利女神,而蒙娜丽莎也在附近,在二层的7号厅。(当然,罗小姐不保证这三宝是否会常搬家的。) ①早晨刚开馆。 ②手持巴黎博物馆通票。 ③与常规看客不是同一路线。 具备以上三个必要条件,就标志着你将要享受到Vip级别的、只属于你一人的卢浮宫啦。当你站在古希腊和古罗马馆之时,你将看到一个人迹罕至的、空旷的顶级博物馆,那些璀璨夺目、鬼斧神工的艺术品,只为你而展。 当然,在卢浮宫,也有我的心头小爱。没错,就是“外建史一哥”帕提农神庙的山花。这里不同于大英博物馆将舶来山花碎片悬挂得高高在上,在卢浮宫,这是近距离的,没有遮挡的,我,忐忑地伸出了手,终于抚摸到我心爱的帕提农,热泪盈眶。 巴黎有一处我最爱的博物馆,并不是卢浮宫,也不是艺术家们极力推崇的橘园美术馆。在我心中,巴黎排名第一的博物馆是罗丹美术馆,这里就是现实版的盖茨比的花园。各色的月季花、茶花,散落在罗丹代表性雕塑的周围,张扬着自己,宣誓着主权。她们就像被罗丹一生所宠溺的情人,用自己最伶俐的思想,去感染波动着一颗石头一般的心。 而现实中,罗丹和卡蜜儿的情感模式并不被世人看好,并且结局也不太好,卡蜜儿用自己全部的青春与热情陪伴着罗丹,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传世作品,她是罗丹的灵感缪斯。但却用一生的时间徘徊在这段不被祝福的情感之中。疯狂是必然的结果,遗憾是一开始就注定的结局。罗丹过世之后,按照他的遗愿安葬在妻子的身边,他能给卡蜜尔的,就是在他的美术馆,一定要留有卡蜜尔作品的位置。肉体上与妻子相依,精神上与卡蜜尔永恒。这男人还真是?哎呀不好,不能对另一庞大的物种进行人身攻击,咳咳。 罗丹的伟大之处在于,从他的雕塑作品中可以窥探到人的深层次的情感,无论是热情、愤怒、渴望甚至内心的焦灼,都能通过每一寸肌肉线条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吻》表达的情感是那样的炽烈,所有的观者都能被雕塑中的拥吻所感染,也许这就是爱的力量。爱,不只是爱情,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本能,无法掩饰,持久而有力。 是的,在这座盖茨比的花园,可以待上一下午。因为罗丹,因为花园,因为每一件雕塑所燃烧出的炽热的创作之情。 巴黎有太多的博物馆,你可以看到很多,花一周的时间,你可以每天每时每刻都在看,而真正能走入你内心的,寥寥。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大多又肉眼凡胎,对于艺术门类的磅礴,我们有时会不懂。 我们心中都有自己所喜,它为什么让你如此着迷?有时候是很难解释清楚的,就像爱情,这个人类灵魂深处最昂贵的奢侈品,它很盲目,却很真诚。 P102-109 今天跨界成为一种时尚,建筑师的纷纷跨界也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建筑界的普遍现象。然而,尽管建筑师被阿尔伯蒂描述为应当是精通技术与艺术的全才,但在当下的中国体制内设计院的建筑师,能够跨界到文学创作的,并且一部接一部地出版自己文学作品的建筑师实属少见。 罗松就是这样的一个。她文字中透露出的对生活的理解与热忱,对环境和空间的专业描述,以及对本职建筑师职业状态的调侃,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有情怀的人。读她的书有趣,轻松,并能激起读者对建筑师这个行业以及人群的好奇,也能使读者窥视建筑师的工作生活状态,以及建筑师的所思所想……我也相信她的文字能引起建筑师读者的共鸣,我不知道罗松的文字和设计哪个更好,但我至少喜欢她的文字。我愿意为建筑师作家点赞! ————庄惟敏 建筑是人与时间和空间的结合,旅行也是。所以正如罗小姐所言:那些伟大的建筑可以属于全人类,而每一次的旅行只属于你自己。这本小书便是专属于罗小姐的建筑旅行记录,经验方法、行见思想、衣食住行,无所不全,请君旁观。 ————李兴钢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通过旅行日记形式的小短篇,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展开了从国内名城到欧洲古都的建筑之旅。后半部分则寓教于乐,逻辑严密地示范出一位真正热爱生活的文艺青年的旅行细则。我们不仅能从书中领略各地文化与美丽风光,也能感受到作者对建筑的执着和热爱。作者的文笔诙谐幽默,自成一派,相信本书能成为年轻人出行必备的“旅行宝典”。 ————孟建民 写作,是一场孤独的旅行 真好。 这是我的第二本小书。 写建筑,写旅行, 写前方的路。 常有人问我,你哪里有时间写字?恩,其实就是在人们约会、看剧、打盹儿、玩手机、卖单的时间。夜深人静,我可以坐在房间里的任何角落:客厅、餐桌、卧室床上,甚至阳台上写字。人的内心世界在某一时刻是光芒万丈的,就是当你真正完完全全做自己的瞬间。 白昼的工作纷繁而忙碌,由于建筑师职业的特殊性,让完整的睡眠仿佛成了一件奢侈品。但每当万籁俱寂,我便挑灯伏案。我很惊讶自己享受于这种自我的精神对话,每个人都需要一点点的时间与自己独处,万丈红尘中,我们可以尽力对每个人好,却往往对自己内心的诉求亏欠得太多。 我热爱写字,正如我热爱建筑师这个职业一样。 感谢赵晓钧先生为我蘸墨撰题书名; 感谢庄惟敏、李兴钢、孟建民几位前辈为小书写字; 感谢星的序言,高山流水,一意孤行。 所有的经历即成回忆。小女子仍会以一身锦衣红鞋执拗前行,但我终不会放弃写字,那些关于建筑的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