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均GDP计,在1978年,中国是156美元,到2020年,达10000美元,实现了小康水平。经济发展如此迅速,堪称奇迹,大家都在试图解这个谜。 本书的写作受交响乐宏大构思的启迪,特别是其叙述性、通俗性、冲突性、戏剧性、性和哲理性的特质,讲述了新中国发展道路上的六个标杆性故事,并按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把六个乐章串联起来,横跨共和国70年的历史。 每个乐章的一开头就让人身临其境,通过相关数据的纵横比较,提出一个'为什么'的问题,由此,引发好奇或疑问,环环相扣,发人深省。 傅军,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意大利博洛尼亚科学院首位华人院士。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事会主席顾问,达沃斯全球新增长议程委员会副主席,哈佛大学区域与国际学科全球11人咨询委员会委员。 作为全球学者,观点曾两次荣登世界经济论坛旗舰年刊《全球议程展望》。 本书分为六个“乐章”:第一乐章“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涉及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关系,讲述了中国广大乡村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制度创新,涉及的人口众多,产生的影响深远,至今还在演绎,温故才能知新,特别是当下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压力。第二乐章 “小岗村大包干”的故事,透过一张摁着村民红手印的约定,讲述了中国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夯实微观基础也就是激励和产权的重要性,这涉及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底层基础,暗含了相关制度创新的要义,包括由此而产生的思想和劳动力解放以及还有待继续发展的专业化和规模经济问题。第三乐章 “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彰显了中国各地区城乡之间的特殊性、社会性和历史性以及改革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张力,讲述了中国从农业走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路径依赖,新旧博弈与交替,市场发育,产权'模糊','短缺经济'舒缓,'价格双轨制'过渡,地方政企关系,现代公司治理,兼并和上市,市场与法律,以及创造就业、发展中小微企业和扩大工业税基对减贫所起的支柱性作用。第四乐章“春天的故事”,特别聚焦经济理论与发展战略的关系,通过深圳奇迹般的崛起,讲述了经济特区作为'试点'在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大战略中'试验田'和'排头兵'示范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把握全球趋势、与时俱进、利用好'后发优势'吸引FDI,从'比较优势'走向'竞争优势'的战略路径、顺序和公共政策选择,还有政治领导力、企业家精神、集聚效应、全球价值链爬坡以及在开放条件下学习、模仿、创新对经济追赶战略和持续增长的作用。这里不只是关乎配置效率,还有拓展知识边疆的问题。 第五乐章“竹子的故事”,进一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议题,讲述了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在中国基层奔向美好生活的过程中的探索、实践、创新,特别是因地制宜、资源互补、厘清供需的'构架式创新'的重要性。第六乐章“公共卫生与应急管理——从 SARS 说起”让人重新关注以人为本的发展主题,反思发展过程中相关'外部性'、'黑天鹅'、'灰犀牛'、'信息不对称'、'宏观稳定',包括'基础设施'和'国家安全'多层次含义,以及到底如何合理划分、市场、社会的界线,同时强调了提高公共卫生和应急管理水平以及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相关的议题也适合当前抗击Covid-19的努力。总之,前后左右连在一起看,这六个故事立体地展现了一部中国人民在改革和开放的大潮中从贫穷迈向小康的史诗般的交响曲,正如贝多芬所言: '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通过斗争,走向胜利'。 大道至简,以简驭繁,音乐背后也有结构、曲率和数字。类似地,本书的后续部分提出一个元道经济增长理论。该启发式理论新古典经济学范式,融合行为主义、结构主义和演化主义于一体,力求在复杂系统中探寻秩序,并以简洁的数学公式表述了经济发展核心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函数关系。理论的表述形式简洁,内在逻辑一致,适用范围广阔,其目的是力图把日常的个体化经验上升到一般性知识,便于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也鼓励大家再回到各自的实践中去作进一步的观察,检验理论的真伪,反思逻辑与辩证的关系,进一步提高科学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所涉及的内容无疑是多学科的,虽然分析的切入点是政治经济的交汇之处;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由前往后顺着看是'由浅入深',由后往前倒着看是'深入浅出',抽象和具象并举,直觉和分析互补,适合一般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外读者阅读,因为在简洁性和复杂性的各种组合中,'总有一款是适合你的'。此外,本书还适合案例教学,讲好中国作为人类经济发展一个组成部分的故事,包括理论的逻辑性、一致性、性、性和实践的辩证性、动态性、机动性、务实性。每个故事后面还附加十组相关的问题,便于进一步深入探讨。毕竟,中国很重要,仅其人口就占全球人口的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