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德的航海梦 刚接收“同道者号”就认识了哈罗德,他是澳大利亚人,两年前订了Ovni435,这是一艘跟我们同一船型但大一号的铝船。他在这个游艇会已经两年了。哈罗德那年56岁,在澳大利亚的气象局做了半辈子公务员。政府工作既不紧张又没有压力,那种轻松表现在哈罗德的一举一动中。哈罗德一辈子没有结婚,但他说他从没缺过女朋友,就是现在他也有一个若即若离的帕米拉。 航海是哈罗德一生的梦想。他的父母在悉尼很贵的北岸留给他一幢带浮桥码头的海景房,他从小就看着船在他家后院的海面上乘风破浪,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驾着帆船去远航。2001年悉尼房地产价格高企,哈罗德把房子卖了。那样的海景房至少值五六百万澳元,这么多钱恐怕他一辈子都花不完。在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后,哈罗德买了Ovni435,起名“万达”(Wanda)。船到手以后,他才发现一个“小”问题:他根本不懂航海。好在哈罗德比较好学,两年里他就住在船上,研究船的各项功能,一本手册他能从头看到尾,看到有什么先进的仪器,不管有用没用,也不问价钱就全部买下,可以说哈罗德的船是全游艇会同类船中装备最先进的。可让我们不解的是,从来也没见他出过海。在法国买新船有18个月的免税期,再往后就要缴15%的销售税,如果不想缴税必须离开欧盟国家水域,盖个章再回来。哈罗德雇了一班职业水手,去了一趟英属杰西岛,这是“万达”两年里唯一的一次航行。 哈罗德人很随和,有那种干巴巴的幽默感。他过着简单的生活,每天都穿同样的蓝T恤衫,后来才知道他买了一打一模一样的。他不做饭,吃遍了码头的餐馆。哈罗德对我们的航海计划很感兴趣,整天在游艇会的浮桥上晃来晃去,询问我们的进展。傍晚喝餐前酒时,我经常把哈罗德叫上,晚饭我就多做点,我们仨一起吃。我们去拉罗谢尔(La Rochelle)办理船的保险,他也欣然前往,反正他有的是时间。 哈罗德的法语不太灵光,我们是他在游艇会里仅有的朋友。一个月后,“同道者号”按计划离开法国去西班牙,看得出来哈罗德对我们很是恋恋不舍,道别时有点悲凉。当“同道者号”缓缓地开出海港,我们看见哈罗德蹬着自行车在防波堤上飞奔,他一直蹬到堤的尽头,挥着手喊“一路顺风”(Bon Voyage),当时我的鼻子有点发酸。 我和老公经常想起哈罗德。他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他的航海梦有点儿“叶公好龙”的味道。后来听游艇会的人说“万达”待在法国的时间太长了,税务局给哈罗德下了最后通牒:再不缴税,法庭上见。无奈哈罗德把“万达”运回了澳大利亚。有一种运船的“船中船”,运费非常昂贵。我们2008年从美国搬回澳大利亚,有一次开车经过北区吊桥,看到一条跟“万达”一模一样的船停在水上,船后有个小汽艇,当时还在想看来哈罗德还住在船上。再过一阵子,我们还没来得及登船拜访,船就不见了。后来老公碰见法国游艇会的朋友,得知哈罗德已于2014年因恶性脑瘤离开了人世。他去世时也就60来岁,我们的相遇非常短暂,那几张照片成了永久的回忆。 航海不仅是经风雨见世面,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更大的收获是遇到不同经历的人。每个人都像一个小窗口,从中可以窥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因为航海才走到一起。航海人都是自由魂,浪迹天涯,形单影只,每条船有自己的时间表和航线计划,一旦碰上,大家都抓紧享受在一起的时光,因为一分手就不一定能再相遇了。 水手都是自来熟,慢热的人很快会被催熟。有几次我们刚刚抛下锚,隔壁船的人就开着小汽艇过来了,敲敲船帮,手里提着鱼,说是今天刚钓上来的。通常互相报过姓名后,如果彼此看着顺眼,就约过来喝酒。一杯酒还没喝完,双方已经把大半辈子故事的简要版讲完了;同时到哪儿买东西,到哪儿洗衣服,到哪儿修船也了解得一清二楚。如果觉得相见恨晚,餐前酒就顺其自然地延续到晚餐;还觉意犹未尽,晚餐后继续喝酒喝茶喝咖啡,一直闹到深夜。 通常人们都会有先人为主的想法:玩船是有钱人的活动。有些富豪把豪华游艇当成炫富工具。保险公司有一个统计,在法国注册的船每年下海的平均时间是9天,其余时间都停在游艇会。 像我们这样整年住在船上东游西逛的,都是对航海有兴趣,并有点探险精神的人。大家的身份和经济来源也是五花八门:高管丁克、遗产继承者、网络暴发户、成功的地产销售等,也有孤注一掷卖房圆梦的,最后一类是海上流浪汉,在船上一住10多年,没钱就停下来打工,有了钱继续走,这些人才是真正的自由魂。 P7-9 我和老公在北大西洋披风沥雨,我父母在国内比我们还紧张。“同道者号”每天通过短波发200个英文字母的邮件,报上所处位置的经纬度坐标,简要地说明一天的行程,有个网站可以把这些信息放在网上。短短的信息成了父母连接我的唯一纽带,二老在我开始航海时就买了一张老大的世界地图挂在墙上,我每到一个地方,他们就在地图相应的位置用大头针插一面小红旗。从巴哈马至亚速尔这段,老爸自己用衬衣包装袋里的硬纸板画了一张地图,上面用红笔点出每天的位置和轨迹连线,用蓝笔标上日期和注脚。 每每看到这张地图,我的心便隐隐作痛,它打中了我的“罩门”。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条件的。天底下的父母全都为了子女好,可子女能够回报的却非常有限。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人类也许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往下延续的。 “父母在,不远游”,我不仅去远游,还以这样一种不寻常的方式去游,让父母担惊受怕提心吊胆,按照中国传统的孔孟礼教,实在是个不孝之子。伺之为“孝”?孔子对众弟子问孝,有不同的回答,“无违”“事之以礼”“父母唯其疾之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等等,其本意无外乎尊敬赡养老人,继承父辈之事业,等等。当孝和礼道有冲突时,又有其他的自圆其说,比如“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就在于对于任何一件事,都能找到完全自洽的不同解释。所以我认为对于任何价值体系最重要的是理解它的精神,而不是遵守它的教条形式。 子女对父母除了要孝,还有另一个使命,就是实现自己的价值,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也必然有自己的局限,站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去臆想属于后代的未来,难免失之偏颇。如果年轻人完全按照上一辈人的意思去生活,那将永远被束缚在上一辈人的局限里,历史和社会就很难进步了。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年轻人有推进社会的使命和义务。 2005年中国人出去航海的还比较少,父母对我的航海一直不支持,因为实在是太前卫了,完全超出了他们能接受的范围。父母最担心的就是安全,一叶小舟孤独地漂在海上,遇到大风大浪实在太危险了。其次是怕我受苦,船上吃的、住的都比较粗糙,超强度作业影响健康,否则为什么船舶业比其他行业的人退休要早呢!另外,父母也不理解航海有什么意义,两个人把工作一扔,异想天开地自讨苦吃去冒险,可以归为玩物丧志、不务正业一类。我想中国绝大多数父母都会有同样的看法。 回首半百人生的一个个路标,中学时代所向披靡,清华八年蹉跎岁月,出国大潮随波逐流,浪迹天涯异国同生。一切的一切都好像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没有太多的困难障碍,唯有航海是需要我鼓起全部勇气、使出全部能量才能做到的事。它不仅仅是我的成就,也改变了我的人生,对我的影响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人的思维在特定条件下会有一个飞跃,这些条件包括一个巨大的挫折、一场大病或一件极不寻常的事。它们的作用就是跳出习以为常的思维轨迹.从完全崭新的角度去看事物,也许能催化顿悟。 我的航海之旅有顿悟,它的作用体现在我生活的每一天,它的积极意义远远超过其过程中经历的种种不便。让我于心不安的是父母跟着我身心俱疲,但我从来没能把其中的妙处向他们尽述,他们分担了辛苦,却没有分享到欢乐。让父母了解我航海的心灵旅程是我写这部游记的原动力之一。 告别“同道者号”后的第八天,老公飞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上任,他对这一经历的描写是这样的:“我又横渡大西洋了,确切地说我现在正经过大浅滩(Grand Banks),位置在加拿大纽芬兰圣约翰以南300海里的地方。这里的环境平静、温暖、舒适……我在距海面三万英尺的高空上从欧洲飞往美国。很难想象不久前我们驾着‘同道者号’在不远的地方以相反的方向行进,那时的环境阴冷、潮湿、颠簸……两年前我们决定航海时,除了兴奋并不知道期待的是什么,只是纵身跃进未知的挑战里。两年后回归职场,我们财富的增长令人难以置信。可以说在事业上所做的最好投资和最英明决定就是去航海,这不是笑话,我说的是事实……” 老公说的是实话,航海经历并没有影响我们的事业,反而在求职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人们对敢于环球航海的人看法褒多于贬,至少认为这种人有魄力、有毅力、有能力、敢作敢当,而这些又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不仅在职场上,航海在我们人生其他方面的投资回报也非常丰厚。老公说的财富增长,包括两年中我们思考的一些事儿.比如人跟自然的关系、人跟工作的关系,等等。脱离了日常生活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换个视角看问题,很多事情都改变或深化了我们原有的印象。有些事儿我们好像想明白了,有些还在继续琢磨。这个经历就像18世纪葡萄牙的波特酒,在欧洲装桶后要被船载着到刚发现的新大陆去转一圈,两年后再回欧洲时,酒就最后酿成了。海上的颠簸、赤道的炎热……都是使波特酒芳醇不可缺少的程序。 亲眼目睹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我们爱上了福罗斯岛漫山遍野的鲜花;巴哈马光怪陆离的水下世界;美国南方如梦如幻的沼泽地;阿巴克岛水晶宫般的蓝水溶洞……看到了海豚船头戏水;灰鲸舷边喷泉……大自然母亲如此慷慨,但人类破坏自然留下的疤痕也随处可见,甚至在广袤无际的大西洋中间也能看到人类浪费自然资源的痕迹。但人的使命注定是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如果完全屈从于大自然的馈赠,穿兽皮住山洞,那人就退化为动物了。从马戴拉的梯田到兰佐罗提的葡萄园;从高楼栉比的曼哈顿到佛罗里达的宇航中心,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如何在人类创造力和尊重保护大自然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是我们当下和今后要面临的严峻挑战。 人类有创造世界和改变世界的使命,我们尊重和崇尚劳动的价值观正是如此。航海的两年里慢慢地让我们意识到工作的价值,工作一方面是谋生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人的社会需要。人在社会中参与、创造、贡献是内心深处不可忽视、不可限制的一部分。工作并不是简单地意味着朝九晚五按劳取酬,以任何方式参与社会运作都是劳动的一部分。我们怀着对工作的期待飞去美国匹兹堡,两个月后我也开始工作,在原公司重操旧业。 我的这部游记是我们两年航海生活的一个记录,我们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回馈给读者。从下笔到完成历经整整两年,我的写作初衷是让父母、亲人能深入了解我的航海生活,心平气和地听风观雨,见证我的成长,理解我的收获。写作的第一手资料是我两年里的四本航海日记和保存完整的航海日志、英文博客、海图、肮游指南,加上栩栩如生的记忆,我的笔又驾着“同道者号”在大西洋航行了两年,只是这一次更生动、更丰满。毕竟事隔八年,时间沉淀了丁点思考,也沉静了些许浮躁。用文字分享航海所得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我非常享受这一过程。 帆游不同于航赛,它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修行,是以船为家的云游。没有名次可争,没有纪录要打破,甚至没有证明自己的必要,帆游是直接触摸世界的手段,也是认识自我的心灵历程。它充满挑战,彻底享受它需要一定的技能和条件,如果有幸帆游了,其回报极其丰厚。这种回报很难做量化测量评估,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形财富,它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生。真心希望我们的经历能鼓舞更多的人敢于追求梦想。追梦!Dream on!实际上一旦下定决心,最难的部分就已经完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