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流传的版本极多,大致可归纳为繁本和筒本两大系统。无论是从内容的完整性,或者是艺术上的造诣来看,繁本皆明显优于筒本。今天所能见到的繁本,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三种。其中,百回本的成书早于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百回本中,以刻于明万历十七年(一五八九)前有‘天都外臣’即汪道昆序的本子为早。但它缺佚甚多,所缺篇页,是据清康熙间石渠阁本补缀的。另一个百回本,即是我们这次标点整理的容与堂本。它的成书,虽然较天都外臣序本稍晚(在万历三十年前后),但内容完整无缺。可以说,容与堂本是目前存世的完备的百回本中早的一个本子。百二十回本,现见有明末所刻前有杨定见小引的本子。七十回本,即经过金圣叹删节的明末贯华堂本。《水浒传》还有一些残本传世,其中有明嘉靖年问(一五二二-一五六六)的二十卷本,为武定侯郭勋所刻。它也属于百回繁本系统,成书比天都外臣序本还要早。可惜只残存第十一卷,即五十一回至五十五回。此本原为郑振铎先生收藏,不易得见。好在郑先生在一九五四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所出《水浒全传》中,已将此残本和天都外臣序本作了仔细勘对。根据其校勘记,我们也就等于看到了这一珍贵的残本。这次校点,是以一九七三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北京图书馆藏杭州容与堂本为底本。对于其中缺页缺字,则据该书末所附据日本内阁文库藏容与堂本照片所作校补表补全;同时校以上述各繁本,择善而从,保留原文,不另出校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