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栗” 抓住青春的尾巴 什么年纪该做什么事,社会上有一定的看法。小时候要用功读书,努力考高中、大学、研究生;踏入社会,要努力找工作,一个月赚多少钱决定社会对你的看法;工作一阵子,女生开始面对婚姻问题————没有男友就被逼着相亲,有了男友“何时结婚”成了见面的招呼语;终于结婚了,话题就换成“何时生小孩?”即使生了第一胎,还是要问“何时生第二个?” 是的,这是出自善意的关心,是社会的期待。在多数人的眼中,到了什么年纪,本来就该做什么事。 30岁,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对于女人,30更是个奇妙的关卡。青春期的尾巴成了眼角的鱼尾纹,再也不是二字头时谈起年龄的理直气壮,在婚姻与工作的市场里,手上的筹码似乎越来越少。于是,面对结婚、工作上的瓶颈,我决定出走。用一年的时间,为自己换一年的空间。 初抵英伦,是我29岁的生日,等过完30岁生日,我就要回国了。出走英国,是我给自己的30岁礼物。 30岁前,精力旺盛,拥有绝佳的冲刺力,在职场上可以偶有犯错的权利,因为一切都在学习;只身一人,没有家庭的牵绊,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必瞻前顾后,若要追求自己的梦想,机会成本相对较少,因为薪水和职位不高,即使放弃也不会那么不甘心。 30岁后,社会给予的眼光不同了。30岁前的生日,不害怕生日蛋糕上蜡烛的数字,是兴奋地与朋友狂欢。30岁后给人的感觉,就只是“超过30岁”了。 其实,每个人出走的原因都不一样,别人的烦恼不一定是自己的烦恼,每个年纪都有自己出走的理由。我希望用这一年的出走英国,为自己30岁前的生活画下一个完美句点,也让30岁以后的岁月,有更宽阔的可能。 婚前的最后一搏我要逃婚去 电视广告里,一个老太太用浓浓的乡音说着“去留学”的心愿。虽然,这只是个信用卡广告,但却道尽女人想要出走的念头,即使已白发苍苍,出走的念头依旧。 当女友说要出国留学,男人心里不知是否恐惧? 听过太多例子,男人一听到女友提出国留学的要求,不知是否意识到女人其实不想结婚,都吓得拔腿就跑,分手了事。但事实上很多时候,女人只是嚷嚷而已,只不过男人不懂女人究竟在想什么。 由于意识到即将步人家庭,在我嘴里嚷嚷着要出国留学的同时,也反映出内心的不安与犹豫,担心自己的梦想再也没有机会实现。婚姻对男人与女人,终究是不一样的。除了做自己之外,我们也同时扮演许多角色,婚前是女儿、是女友,一旦结婚,除了是女儿和老婆,却也是媳妇,甚至是妈妈。角色越多重,牵绊也越多,要负的责任也更大。纠结在每个人不同的考虑点中,所有的生涯决定都不再单纯。有人问我,婚前和婚后出国有差别吗?每个人也许有不同的答案,但对我而言,婚后再出国,需要更多的勇气与协调沟通,也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与责任。 东方人总是比西方人有更多束缚,不论家庭还是自我的生涯规划,挂上了“已婚妇女”的称号,很多事就不一样了。 实际上,不论男女都有出走的念头。我的一个男性朋友在一家号称股王的科技公司上班,丰厚的股息分红人人称羡,有两个可爱的男孩,老婆甚至辞职在家专心带小孩。不过,庞大的工作压力让他决定留职停薪半年回家休息。那天,我和他老婆聊天,她说老公才刚从日本一个人自助旅行回来。“抛妻弃子”几天独自到日本闯荡探险,男人的心中或许偶尔也会有“出走”的渴望吧! 和朋友聊起婚前出国这件事。她说有个朋友也将步人婚姻,正烦恼这人生的第一个100万究竟该用来买房子,还是出国念书拿学位?其实,这个问题反映着人生的价值观。我认为,房子有形而且会折损,但出国念书的经历也许看不见、摸不着,却会增值。用100万圆梦,增加自己的视野,再努力赚下一个100万,或许也是种鱼与熊掌兼得的做法。 花100万出国念一年书,在人生的这一刻也许看来很重要,但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如何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呢?这个问题,确实耐人寻味。 我以为出走不是不回家,而是给自己一个喘息的空间。出走英国,用空间换取时间,给自己一年去思考。这一年,考验着我,也考验着汤尼。 P23-27 ————三种方式,看到三个不一样的英国 这本书,光是书名就想了一年。 从最初的《哎呀!亲爱的,我把逃婚变游学》,到如今的《逃婚去英国》(台湾版书名为《英伦三合一创意玩法————旅行·游学·留学》),同样的内容却激荡出截然不同的名称,反映了作者庞杂的野心,以及这本书想要呈现的多重面向。 这是一本工具书还是心情游记?光是定位,就让出版社颇伤脑筋。几个对未来抱持犹疑,面临婚姻关卡,或是已婚却仍渴望自我发展的朋友,对这段出国圆梦的故事心有戚戚焉。毕竟,出走,是每个女人的梦想!而我,在怀抱出国梦多年迟迟没有行动后,却在婚前与30岁的双重恐慌下,匆匆动身前往英国,一年多的异乡岁月,虽然顶着MBA学历回国,却依然从事相同的记者工作,而“逃婚”的出走理由,最后以返国后迅速步人礼堂收场。我的出国梦,在绕了一圈后,看似又回到了原点,然而,这一年、这100万元新台币,真的不值得吗? 为了写书,我重新思索当年出国的十个理由,也诚实地检视这十个答案。值不值得?或许,每个人的判断都不一样。但我想说的是,梦想真的没有那么遥远,而在想与做之间,过程其实比结果更重要。 取名“三合一创意玩法”,是由于从事记者多年,习于探索的本性使然。写这本书时,我不仅记载了自己的故事,也访问了不少业者与朋友,于是乎,除了个人的经验分享之外,这本书也逐渐变成一本实用的出走手册。 在书里,我贪心地塞进了旅行、游学与留学三个主题。只因为,虽然出走计划匆匆,但短暂一年多,我却接连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从与汤尼一起的两人自助旅行,到为了体验爱丁堡艺术季而安排的游学课程,再到伦敦大学一年MBA,循序渐进的三个模式,让我对英国有不一样的体验,但不论陕乐或悲伤,却都是真实的异乡滋味。 想出走,不分年龄、性别。爱丁堡语言学校里,我的29岁意大利同学马克用年假来进修两周;50岁的西班牙同学安东尼虽然头发灰白,仍认真地学英文;在英国认识的韩国朋友银荣,来英国前没去过其他国家,身上盘缠也很拮据,却在英国待了两年,念语言课程之余,早上到办公室做清洁工作、一间间饭店敲门找到短期服务生打工,并加入小区服务志工,不仅助人还省去生活费,且认识了一堆外国朋友。 出走的念头能否化成行动?时间、年龄、金钱,也许都不是最大的因素吧! 我用三合一的方式完成我的出走梦。而异乡的朋友,则让我看到更多出走的可能性,也让我见识到梦想或许真的没那么遥远。 写作的过程中,我努力搜集各种信息,只不过,汇率、费用和申请作业流程的变化竟是如此迅速,所以尽管费心更正,但若有疏漏或信息变动,还请见谅。 这本书的完成,要感谢很多人的帮忙,谢谢韩国女生银荣、旅居英国的五色鸟与飞鱼夫妇提供生活经验分享;谢谢英国文化协会、STAGE欧洲语言咨询有限公司、飞达旅行社、时报旅游及BEST游学中心等单位提供信息上的协助;谢谢身旁朋友的鼓励与协助校稿。当然,也要谢谢陪我一路走来的汤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