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有清要拜师入门没通过,他没辙了,突然想起中山公园杨禹廷老师教拳的场子里,有个姓闻的师兄,大名唤作闻伯良。闻伯良曾经是中学老师,本来思想挺进步,政治上积极要求入党,为人又正直,尤其有个特点:向来真话实说。1957年学校号召给党支部书记提意见,他说书记不关心群众“入党要求”,使群众政治上进心受到挫伤,结果他挨了批,说他诬蔑伟大的党,猖狂向党进攻,最后被划成“右派”,清除出了教师队伍,给赶到牛街一家小副食店卖菜。可他学拳认真,还经常在报纸刊物上发表点儿拳论之类的文章。在杨禹廷老师门里,他算是个秀才,挺有造诣,因此,在徒弟们中间挺有威信。 平时马有清眼皮不夹他一下,瞧他那熊样儿,整个一个穷酸小知识分子,理他干吗?为了学拳入门,马三少这回可得拍着他们点儿了。 这天早晨练完拳,马有清脸上挂着笑模样,走近闻伯良,喊了声“闻师哥”!想套近乎。他觉得他搭讪闻伯良还是礼贤下士呢。 闻伯良扭头一看是马有清,心中不由得一怔:咦?今儿个这小子怎么个茬儿?平时狗眼看人低,要么眼睛往天上瞧,今儿个怎么啦?害眼?认错人了? 马有清凑到他跟前,脸上挂着怪亲热的表情说:师哥,练得怪渴的,走,喝茶去。今儿个咱哥俩得认认情。 说着,拉着闻伯良到来今雨轩茶棚里喝茶,当然是马有清请客了。 马有清透着关怀,透着热情:师哥,我怎么瞧着你像有病似的? 一句话戳到闻伯良的心窝子上了,他重重地叹了口气说了原委。原来,他和武门里一个叫赵大钢的人推手,没想到对方真下手,真打。在闻伯良的锁骨上一搭一坐腰,只听咔嚓一声,就把闻伯良的锁骨一下给插到肺里了!锁骨本来是在胸腔前上部的一块呈S形的骨头,内端与胸骨相连,外端与肩胛骨相连。赵大钢居然把闻伯良的锁骨内端与胸骨相连处,一下给抠到胸腔里,插到肺上。当时大家伙儿赶忙把闻师哥送到医院动了手术,这才算保住了性命。 马有清十分惊异,赵大钢这人怎么这么心狠手辣?武林行里原来还有这么凶狠的人。 赵大钢这家伙真不是东西!马有清愤愤地说。 闻伯良心情压抑,他告诉马有清,要想在武林行里混,身上没有点儿真本事,就得吃亏。要想身上长本事,就更得拜师啊! 俩人喝着,聊着,终于谈到拜师入门的事。马有清赶忙说:师哥,我想拜师,你可得帮我推荐推荐呀! 闻伯良连连点头:应当尽力。都是为了练练拳,练好身体嘛。不过反对你入门的人也不少。 马有清有些疑惑不解地问闻师哥:我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反对我人门呢?杨老师多收一个徒弟少收一个徒弟,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闻伯良十分感慨地叹了口气说:表面上的说辞是因为杨老师已经关了山门,不再收徒弟。还有的说你是“回”子,肚子里连肠子都带弯,不好斗。其实真正的原因,就因为你是个念过大学有文化的人! 马有清愈发疑惑不解,甚至有些惊愣:师哥,我越听越糊涂。怎么我念过大学是个有文化的人,他们就反对我入门呢? 眼下武术门里的人,文化层次一般都比较低。杨老师门里也是这样,甚至有的是卖菜卖肉的,蹬平板三轮送煤送菜的,开车的做饭的剃头的看仓库的。他们当中不少人学拳,是为将来出去教拳,改变目前的处境。但是因为文化不高,他们尽最大努力,只不过是学了太极拳的一些皮毛,会练两下也会打两下,是花拳绣腿,不可能学到太极拳的真功夫。要想学到真功夫,探究到太极拳的真谛,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说到这儿,闻伯良十分感慨地说:平时他们对我这个被贬斥的中学教书匠,已经看不顺眼了。他们知道你是个大学毕业生,你要是入了门,老师那点儿玩意儿,还不都得让你给划拉走吗?他们靠这个吃饭,这点儿道理你还不明白吗? 马有清终于明白了,他们为什么拼命反对他拜师入门。可杨老师的玩意儿谁都可以学呀,也不是他学走了别人就没什么学的了呀! 闻伯良耐心地讲解,因为他们没有文化,杨老师讲的东西他们很难都听得懂。这样,他们就很难把太极拳的奥秘领会到家,所以他们学不到真东西!这一点,他们心里也都很明白。假如收你入门,你不过是杨老师关山门的一个小徒弟,可是如果你这个关山门的小徒弟,居然把杨老师的太极拳精髓学到了家,武艺比他们高,你想,他们能甘心吗?心里能平衡吗? 闻伯良不枉曾是个中学教师,有文化,看问题深刻,分析得在理。 闻伯良的话,反倒更加坚定了马有清拜师入门的决心。他想,中华民族的武术瑰宝必须继承,继承它的真髓使之发扬光大,流传后世,那就必须得是有文化的人来担当这个重任。我马有清就是个有文化的人,凭我的悟性,凭我的聪明才智,凭我的恒心毅力和百折不挠的勇气,一定能挑起历史赋予我的这副重担。 马有清觉得,他和闻师哥原先来往不多,沟通少,互相不了解,感到很陌生,现在一接触,越说越投机,越说越近乎,已经不是最初的想法,不是只为套套近乎了。 马有清买过不少关于练拳的书,谁有拳谱他也想方设法借来抄。他知道闻师哥爱看练拳的书,还想写写,他便主动借给他。以后瞅准谁没有,又想借,借不着的,他都主动送上门。然后再谈到拜师入门,他们当然只有点头应允的份儿啦。 P4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