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滩的美人在我心中只在两个时代存在过:一是民国,正值情窦初开,各种流派的风姿绰约相安无事,大把光景在那里停住,魔怔得不像人世;再有就是上世纪80年代直到90年代初,新旧交替,各种欢好。 我见过最让人神魂颠倒的活物美人就是在那段年岁里,挥霍过青春的人。 这人也不是外人,就是我母族的家族之花,我的小姨贝蒂苏。尽管复刻自同系列祖先,但贝蒂苏的颜值和我母亲并不在一条水平线上。我母亲不过“清秀”二字可以概括,贝蒂苏却是言语难以形容,越说越奥妙。 贝蒂苏,上世纪60年代生人。上海女子,清澈又风尘。 因为她的存在,我从小就对美有超凡的理解。“美”的臻至化境,是一种交缠融合:合在一起便是绝世佳人,拆开看只是一堆鼻子眼睛。如水墨画般浓眉杏眼,幼樱粉唇,一对梨涡恰到好处地出现在脸颊两侧,分毫都必须是精准的。皮肤白且细腻,像是泛着光泽的象牙、绸缎。远远看着总好像听到她的脸在召唤:伸手吧少年,我知道你想摸我。 如同金庸老爷子当年遇见长城大公主夏梦,亦舒师太在机场与缪斯周天娜的一面之缘,我记事起初次见她,那形象就深入骨髓。贝蒂苏若是男人,那就是杨过再世,坑了一车小郭襄。那一双水汪汪的桃花眼,黑白分明,眼尾含笑。女人宝贵的天真与倔强就通过这对“法器”慢慢释放,织成一张网,从此过往冤魂无数。与她打过照面的人,都是罪业深重。 好看的姑娘刚好又仗义,那可真是要了命的帅气。 贝蒂苏最别致之处,就是她的仗义。那些我母亲不让我干的事,她都偷偷带我去干过。我这辈子做过的第一件堪称洋气的事情,是被她领着去东风饭店吃肯德基。贝蒂苏照着画报上的样子给我系蝴蝶结,换了雪白的高支棉衬衣和丝绒背带裙。我俩坐着电车去外滩吃炸鸡,像是参加一次重大的外交活动。 回来后我给幼儿园的傻小孩们讲吃鸡的经历,足足炫耀了一个礼拜,闹出了一场风波,也是她单枪匹马地来救我,帅得无可救药。 最平凡的生活也总能折腾出点仪式感,长大以后的我如此让人害怕,应该也是缘起于她的教化。 2 贝蒂苏那时芳草艾艾,上海是80年代的上海。 某天午后,在家煮腌笃鲜的外婆接到了一个电话。 电话里,一个男人声音悲怆地说:“我在外滩等你。你要是不来见我,我就跳黄浦江。” 外婆边夹起一块咸肉,边对着话筒用糯糯的上海话问道:“侬是撒宁啊(你是什么人啊)?” 十二万分的淡定。 电话那头的人忽然就愣住了,然后吭吭哧哧了半天憋出句话道:“阿姨,麻烦侬告诉苏苏,我在外滩等她。伊晓得吾是撒宁。”说完“啪”的一声挂掉电话。 外婆说,对方那挂电话的力气,像是扔出了个烫手的炸弹。 说来这事也十分的蹊跷。外婆是脑子何等清明的人,那日却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等烧好了腌笃鲜时才想起来。告诉贝蒂苏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 贝蒂苏抬了抬眼睛表示有听到,然后淡淡地“哦”了一声,低下头继续看书。外婆倒也不着急,补了句“侬啊伐起看看叫(你也不去看看)”。贝蒂苏却仍旧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半点没有表示。 据我母亲说,那天晚上所有人都在家吃饭,并无异样。第二天《新民晚报》上也未见“黄浦江浮尸”的报道。 不多久,此事便消沉下去。家中无人再提。 恋爱的结束往往和它的开始一样隐秘————是桩悬案。P12-14 感情流淌在文字里仿佛天成。爱情故事背后是被时代遗忘的女性贵族精神。 ————左小青 清末以降,近百年车轮滚滚至今,人间早已换了天地,在豚二纤若无骨却刺痛人心的工笔下,五代上海女子脱胎于情,换骨干爱,在时代旋涡中蒸腾出一种永恒的身世之感,却叉升华出新的女性力量,令人叹为观止。 ————陈楸帆 心思曲折婉转,笔触细腻考究,男女那点幽怨事都逃不过她的眼睛,沪上女作家有自己独一份的骄傲和骄傲带来的苦恼。她直面并剖析其中的惨淡,使这惨淡也有迷人腔调。 ————红拂夜奔不复还(邵艺辉) 关于我和《大小姐们》 12年前的上海,我正在读高中,我记得自己有那么一天对着语文老师夸下海口,三十岁的时候要写一本书。 那天的情景我已无从记得,是什么样的机缘会去做一个这样的承诺。 我是一个很散漫的人,许完这个诺言之后并没有很放在心上。然后时间就呼啦呼啦地飞过,我从高中生成了如今的“后生白骨精”(看上去尚且还年轻的小白领)。 18岁那年,我离开了上海,开始了在世界各地的十年漂泊。先是在北京念完大学,工作了几年后又去费城读了研究生。故事里说陈落芽对于故乡的感受是“出走十年,从未惦记”,那几乎是我内心的写照。我从来以为我的生活就是一直走啊走,而不是待在一个地方。我以为我对上海的感情是淡漠的,更不会以这个城市为背景写一本书。 然而生活总是喜欢纠正我的自以为是。十年后我回到了上海,结交了新的朋友,对一切有了全新的观感。 我今年30岁,自认为是女人最好的年纪。两年前的一个半夜里,我在电脑前写下《大小姐们》的第一章《美人贝蒂苏》,到今天这些章节正式成为一本书。这是一个无意识的举动,直到写完全书我才领悟到,也许我刚好履行了那个少年时并不当真的诺言。 我无法跟你确切地形容这个感觉,总之做到的感觉很美好。 要感谢的人有很多。谢谢深夜故事平台storybook找我做了这个系列,也特别感谢我的编辑团队,亲爱的予望、Monika、JM,在创作和出版的过程中给我很多建议。感谢出版团队漫娱的耐心和诚意,让这本书最终得以呈现。 感谢我的好友黄鉴君小姐为本书赐名。这位北大毕业的才女曾经在深夜里微信了我一大堆不靠谱的书名,其中有一个叫作“大小姐们”。 感谢高中时教我语文的朱慧超老师,与她当年的一个许诺是这本书开始的机缘。 感谢那些我身边惊才绝艳的大小姐们,还有那些我爱不到的人,未尽的缘分,我就私自写进故事里了。 最后谢谢你看到了这里。深望你喜欢。 豚二 2017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