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5年,伊戈尔和他外号叫“勇猛的野牛”的兄弟符塞伏洛德,率领俄罗斯的勇士们远征。 《伊戈尔远征记》这部史诗写成于12世纪末,正值古代俄罗斯形成封建割据之势的时候。封建公国之间彼此对立仇视,相互争夺土地和地位,经常为了王公的一己私利而骨肉残杀,战争连绵。俄罗斯国家中心基辅的地位已经名存实亡,各公国谋求独立。波洛夫人的入侵,使王公内讧引起的危机更复杂了。波洛夫人是一支突厥游牧民族,1l世纪中叶就占领了伏尔加河与第聂伯河之间的草原和克里米亚,并深入到巴尔干半岛上来,军事力量强大。虽然在12世纪它屡被俄罗斯王公战胜,但仍不断骚扰俄罗斯的居民,甚至将他们掳为奴隶。1184年,基辅大公对其大规模征讨,还俘虏了他们的汗柯比雅克。 1184年俄罗斯王公的那次联合征伐,伊戈尔未能参加。第二年,他同自己的亲属————兄弟符塞伏洛德、儿子符拉季米尔、侄子斯维雅托斯拉夫————一起,召集了一支人数不多的军队,未同别的王公商讨就擅自向在第聂伯河和顿河流域游牧的波洛夫人进行了远征。5月1日,伊戈尔的军队被日食所带来的黑暗笼罩,但就在这时,他发表了远征的号令和誓言。他希望能在波洛夫草原的边境折断自己的长矛,希望能同战士们一道抛下自己的头颅,或用头盔掬饮顿河的水。队伍顺利地进发,周五的清晨击败波洛夫的大军,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但是,第二天波洛夫人反扑,经过三天激战,伊戈尔军旗倒落,队伍溃败,他和符塞伏洛德都做了俘虏。悲伤和沮丧充满了俄罗斯的上空。 基辅大公维雅托斯拉夫为了洗刷远征失败、伊戈尔兄弟被俘的耻辱,保卫俄罗斯的国土,向王公们发出召唤,请他们踏上金镫,准备投入新的战斗。 远征的失败和伊戈尔兄弟的被俘,使伊戈尔的妻子雅罗斯拉夫娜像一只落单的杜鹃在悲啼。清早,她在普季夫尔的城堡上泣诉,怨恨风不随她的意志来吹拂,又祈求第轰伯河与太阳拯救被囚禁的伊戈尔。果然,午夜时分,伊戈尔在波洛夫人奥佛鲁尔的帮助下,骑马逃回俄罗斯。正像“脑袋离不开双肩,躯干离不开脑袋”一样,俄罗斯国家也离不开伊戈尔。 伊戈尔回到了祖国,整个俄罗斯都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中。太阳更耀亮,少女在歌唱,“所有的村落都欢喜,所有的城镇都快乐。”人们在歌颂王公、伊戈尔和符塞伏洛德,歌颂武士们。“荣誉属于王公们和武士们!阿门。” 基辅大公维雅托斯拉夫,在史诗中被塑造为俄罗斯爱国者的形象。他对王公们表示,大家都是俄罗斯大家庭中的一员,要一起保卫国家的安全。爱国主义思想是《伊戈尔远征记》的主题,盼望国家稳定统一,王公间和睦相处,共同维护俄罗斯利益,是渗透在作品中的深沉感情。 伊戈尔的兄弟符塞伏洛德的形象,体现了英勇的俄罗斯军人最优秀的特征。像古代民歌中的勇士,伊戈尔的军队也同样有军人的美德,以战斗品质为荣耀。奥列格·斯维雅托斯拉维奇是王公叛乱的体现者和内讧的教唆者。基辅大公斯维雅托斯拉夫则是作者珍爱的形象,他是理想的王公的代表。伊戈尔的妻子雅罗斯拉夫娜,则是一个充满了诗意的形象,她的哭诉是史诗中最富有诗意的片段之一。 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自小就醉心于本民族的英雄史诗,而《尼伯龙根之歌》以铿锵的字句,豪迈的节奏,勾画出日耳曼人心目中英雄的形象,激动着歌德的心灵,他感叹道:“《尼伯龙根》和荷马一样,是古典的,因为两者都是健全而有力的。”并且说,史诗中的男主人公就是“德国青年的代表”。P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