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一路硝烟


作者:阮武昌     整理日期:2021-12-26 04:16:17


  只能让煮熟的鸭子飞走
  苏陈庄战斗胜利结束以后,1月13日我们又掉头向南,去攻打一个叫张甸的小镇。这一仗,让我经历了一次以前没有遇到过后来也再没有遇到的巧事。
  张甸镇本来是解放区,一直驻有人民政府。但是敌人无视“双十协定”,派——〇〇军一个营于月初强占了这个地方,我政府被迫撤离。这次我们的任务就是收回失地,把被敌人抢走的地方夺回来。
  吃过晚饭以后,部队从姜堰出发,大约走了两个多小时,就到了目的地。21点左右,开始发起攻击。敌人虽然进行了抵抗,但是终究顶不住我们的猛烈进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其外围据点就被我们全部扫净,张甸镇陷于我军的四面包围之中。
  正着手组织兵力和火力,准备对敌人发起总攻时,突然,旅首长派人送来了一份紧急命令。团长打开手电筒,只见信封上赫然写着“限时送到”四个大字。赶紧把信拆开来,一看上面写道:为了坚决执行停战协定,部队必须在1月13日24时以前停止一切战斗行动。看到这里,团长朝政委和大家扫了一眼,意思似乎在问: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忽然又出来一个停战协定?等到仔细看完来信的全文,这才知道:原来“双十协定”签订以后,各地的战斗并没有停止,而且愈演愈烈。为此,国共双方经过谈判,在“双十协定”之外,又签订了一个“停战协定”,并且规定该协定从1946年1月13日24时起生效。除了这些内容以外,后来我们更知道:为了统一协调停战事宜,还成立了一个三人小组,由中共代表周恩来、国民党代表张群、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组成。另外,为了检查和监督对该协定的执行,在三人小组领导下面,又成立了一个也是由三方代表组成的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这个执行部的我方代表,就是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同志。当时,看完命令以后,有手表的同志马上伸出手腕看看时间。一看,一个个懊恼极了,因为手表上的指针指在23点的十几分钟上,此刻,离协定生效已经不到一个小时了。根据当时战斗进展的情况和以往的经验,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很有可能把张甸拿下来,但是也有可能要超过24点。这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有的说:“是他破坏协定在前,我们的攻击即使超过24时,也无可非议。”有的说:“眼看着一块到嘴的肥肉就这么丢了,多么可惜!”还有的开玩笑说:“通讯员怎么不在路上摔个大跤子!只要他晚来那么一会儿,张甸和里面的敌人就全都是我们的了。”团首长听着大家的议论,没有吭声,只是在静静地思考。是打?还是撤?必须马上作出决定。当然,他们也希望把张甸打下来,给敌人一点教训。但是又怕打成“一锅夹生饭”,弄得难以收拾。经过仔细考虑,最后还是下决心立即停止攻击,撤出战斗。决心下了之后,团长既像是跟大家也像是跟自己说道:“不开心归不开心,命令还是得执行,我们绝不能承担破坏停战协定的责任。”于是通知部队立即撤出战斗,并按照原来的路线返回姜堰。有趣的是,有个营的干部接到撤退的命令时,还以为是传达命令的同志耳朵不灵,把命令听错了,对这个同志狠狠发了通脾气,闹了场小误会。
  返回姜堰的途中,大家的心情和来的时候大不一样了,一路上一个个垂头丧气,没精打采。因为眼看着一只煮熟了的鸭子就这么让它飞了,心里自然不是滋味。
  不过,这股敌人这次虽然被他们逃过去了,但是半年之后,也就是苏中战役宣泰战斗的时候,又偏偏遇上了我们,并且还是被我们歼灭了。这真是如同俗话说的:“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其实,再细想想,何止是他们,不管是谁,只要与人民为敌,最终都是要败亡的,只不过时间迟早而已。这种现象已经被无数的历史事实所证明。
  P59-60
  花了整整两年时间,回忆,思考,查找资料,敲打键盘,字斟句酌,反复修改,一稿,二稿,三稿……经过这样一番忙碌,《一路硝烟》终于脱稿了,我也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我不自量力,自己动手写回忆录。为了写这本书,完成我这一生自认为是最后的比较有点意义的事情之一,在84岁的时候,开始学习使用电脑。由于趴在电脑桌子前面整整敲打了两年时问,整天很少活动,还经常起早搭黑,以致得了点小毛病。现在,当我看到这一张张白纸上的黑字的时候,心里总算感到了一丝安慰,那点毛病也就不算什么了。
  写是写完了,但是我一直担心,书出版以后有人看吗?能让人看得下去吗?看了以后能给读者留下点印象吗?心里总是惴惴不安,生怕浪费纸张,更怕浪费读者的时间。当然结果怎么样,只有等读者来评定了。不过就我个人来说,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本书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吕德鸣、邵奇、陈奇弓、黄仰之等同志的鼎力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上一本:文史拾荒 下一本:2200美元绿龟大巴环游美国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一路硝烟的作者是阮武昌,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