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宁刚,1983年生于周原故里,201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出版诗集《你的光:2001-2016》(上海,2017)、批评随笔集《语言与思想之间》(西安,2014)。现为西安财经学院文学院教师,兼西安财经学院文学创作与文体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北大学文艺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 这本书是我的第二部随笔集。稍事打理后,分为三辑。第一辑收录的,是从文学出发,但不拘于文学的文字。借用陈平原教授一本书的书名,或可称作“文学的周边”。它们更多朝思想或历史伸展,呈现一种精神的向度,以及在专业之外的些许关怀。第二辑的文字,多以文学为本位,重在文学的趣味(taste)。第三辑的文字,通过记述往事、忆念师长,以及自己之前几本书的序跋,回顾自己读书、写作和成长的经历——虽然三十五岁以后再谈成长,很是难为情。 书中文字大多写于过去五六年。更早一些的,大多未发表过,借此次整理的机会统一加以修改,算是对过去时光的一点搜集和存留。感念这些已然逝去的日日夜夜。虽然它们难以使我有“可曾饶过岁月”的自信,却也叫我在自觉蹉跎的同时,多少感到一些宽解。 书名取作《纸上的关怀》,固然是因为书中文字基本上与阅读、写作有关,算是面对纸页所发的一点感想。同时,也是生性使然,不免在专业之外,说些正确或不正确的话。有时是出于良知与责任,有时只是天真、率直、无知无畏的表现,谈不上路见不平,至多是如鲠在喉而已。借用杨奎松教授的话来说,是“忍不住的关怀”。小时候,从语文课本里读《皇帝的新装》,觉得就是个不甚有趣、至多有点滑稽的故事。现在才知道那是个亘古的寓言。在历史长河中,读书人常主动或被动扮演的,就是那个孩子的角色。 虽然明白,自己的有些话可能只是徒劳或纸上谈兵,但是一想到读书人的本分,还是觉得要说。读书写作,即使不算思想的战场和阵地,也至少是海德格尔所说的“工作现场”。情感的激流、心灵的发现、思想的涌动、精神的角力……在辛苦之外,也常伴随着难以言传的欢愉,乃至最为切近的幸福。就此而言,读书写作,既是观照和回应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读书人最本然的存在方式。因此,纸上的关怀,既可能显露读书人对身外世界的隔膜、无力,也可能昭示自身的正当,并非无关痛痒。 最后,感谢家人的陪伴与支持,使我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在读与写的苦乐中,发些纸上的感慨。 2019年2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