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柯,湖北省作协第七届全委会委员,畅销书作家、评论家。已出版《沈嘉柯精选集(三卷本)》《与岁月温柔相待》《平行塔》《人生是一场雅集》等50多部小说和文集、诗词鉴赏作品,畅销百万册。两度荣获当当影响力作家文学贡献奖,作品多次登上新浪生活好书榜、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各地年度好书书单等。 现为湖北省青联委员,武汉市民盟文化委员。写作20年来,于加拿大《环球邮报》、新西兰《先驱报》、美国《侨报》,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文化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长江日报》《社会科学报》《杂文选刊》《青年文学》《散文》《读者》《南方文学》《小小说选刊》等报刊发表散文、小说、诗词赏析、法学学术文章和社会评论数百万字。作品入选百余种年度最佳文学选集、现代文学典藏文库系列。 亦于《正信》杂志开辟人生专栏,监制散文集《禅心禅意过一生》等作品。 历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人文讲座,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后记:回到宁静之中 我一直是一个非常缓慢的作者。1996年的中学时代,我在一份报纸上发表了第一篇作品,那是一首诗歌。1999年进人大学之后,十七岁的我摆脱了学习的沉重压力,终于可以自由自在地大写特写。 我太喜欢写作了。在我生命中,我尝试过很多其他的事情。有些事情比我写作赚钱更多,可我最后还是回到了书桌前。 我在学着跟这个世界相处,涓滴累积,写进文字。 有几年,我常常独自一个人去旅行。在几乎没有什么人去的公园里对着一片深深如海的竹林,风吹过的时候,枝叶沙沙作响,我却倍感寂静。 在午后空旷的小城市动物园里面,骆驼和一群山羊混住着,那骆驼回头看我一眼,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慢慢逛了大半圈,还看到袋鼠。袋鼠的整个身体匍匐在地上,尽最大的可能把自己伸展开来。我这才明白过来,它在伸懒胺。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从城市的大街小巷穿过去,悄无声息地凝视着窗子后面发生的各种故事。 有一次在山上的一个村落里,那个村里没有多少年轻人,只有老人守着老房子和山坡上茂盛的橘子树。很多橘子无人打理,掉落地上。儿女们在山下盖了新房子,老人却舍不得走,打算再住一阵子。 因为工作的需要,有时候我会去探班电视节目剧组的明星,那些当红的明星因为过度疲劳,不得不强露笑容,但是眼神和黑眼圈泄露了心思。俊俏面孔,美丽的眉目,近看时憔悴不堪。世间名利,哪有容易的。晚上,住在上海的一家依山傍林的酒店,看着暮蓝的天空,我给自己煮了一杯茶,眼前远山沉默。 一直在路上,我得以看见了比较真实的中国。我像是在大地上进行着时空穿梭。我们的高度繁荣的大城市,足以傲视最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高频率工作,高收入回报,也高度焦虑。 不愿意辛苦的中老年人,也可以停留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节奏里,如同古人一样缓慢生活。在广大的中小城市,大多数人不徐不疾,一点新一点旧。朝九晚五,上班下班,种花种菜,打打扑克麻将,跳跳广场舞。 我见识到了各种动物、植物和人放松下来舒缓的那一面。 亲人患病住院或者去世的时候,经历大喜大悲。不断地告别,不断地哀伤,又不断地平静下来。去大学巡回讲座,我又目睹了无数的青春面孔,怀着紧张,怀着对未来的焦虑,也怀着对美好的向往,急切地向我提问,问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问题。 生命就是如此循环交替。 在炎热的夏天,李楠女士去腾讯大厦找到我,一起聊出这本书的诞生。前一天我在北京的中国大饭店领影响力作家文学贡献奖,隔一天我就在腾讯公司楼下的咖啡馆跟她聊天。再过两天,我又回到江城武汉的家中,抚摸着我的猫。 我把这千姿百态的世界慢慢写下来。 三十六岁的我,已经写作了二十年。回过头细数时间和文字,就像弹指一刹那。想写的时候,我就去写。不知不觉,提早接近著作等身了。但这也只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并没有辛苦坚持的感觉。 人生走到某个阶段,就会渐渐地接纳所有,也内化一切。别离是题中应有之义,欢聚是题中应有之义,忧愁是应有的,剑拔弩张也是应有的。一腔热血晨昏颠倒拼一份事业,完成了使命拂袖而去,飘然不染尘,抵达从容。 所谓生活从容,其实是如实与照常。 一切意外的精彩,如同霹雳闪电和惊雷,锋芒锐利,不可久持。 明明灭灭的人间,繁华热闹之后,电闪雷鸣之后,我们总要回到日落日出,一日三餐,回到宁静之中。 最后,特别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张志军先生,他从头到尾负责本书的后期编辑制作,他对工作的专业度和热情,深深感动了我。我曾经做过杂志主编,深知幕后工作的细碎与意义,做一本书就像是做一份手工活,只有凭借耐心和专业度,才能创造出一个纸质精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