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托弟,笔名潘小笛、牧笛,80后,甘肃秦安人,现居北京,从事法律工作。业余爱好写作,视文字为生命,在法律的严谨与文学的率性间寻找平衡,用文字在大城市的浮华与小城镇的淳朴中勾勒真性情。已出版散文集《回不去的故乡》。 我们每个人一出生就在这个世上寻找属于自己的坐标。 当我们还是个婴儿时,就能知道通过嗷嗷啼哭或咯咯笑语以博得别人的关注,然后,似清非清地确认了自己和这个世界是有联系的。随着一天天长大,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身份;不同的身份角色,赋予我们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的使命。最初,取得往往多于担当;进入中年,转眼间好像一切都成了担当。 这是成长的必然。 成长,是一个需要经受太多磨难和历练的过程,我们不但要学会拿起,更要学会放下,而后者才是它的落脚点。 拿起时,心里满是收获的喜悦,有时甚至让我们以为活着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当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需要直面的更多的不是得到,而是没有得到的已然逝去,已经得到的还要眼睁睁看着从指尖流走,那种不甘心是撕心裂肺的,只有成长才能让我们变得坦然自若。 可以说,我业余写下的所有文字,都是在“拿起”和“放下”两者之间寻求那个属于自己的坐标。我曾一度坚信,这个坐标一定存在,找到它,我就可以在自己正在担任和可能担任的所有角色中做到游刃有余,就能既安然于生活的此岸,也能对渴慕的彼岸保持一贯的激情,至少,不会虚妄过完这一辈子。 想这些问题,可能和我从小爱看哲学方面的书籍有关,与对人生的思考有关。 然而,看了那么多年哲学书籍,随着自己成家生子,随着父母日渐老去,随着在漂泊京城不得不考虑的房子、车子、孩子等一系列问题,这才发现那些以前看过的哲学书籍除了当时让我学会了思考本身外,对于当下一地鸡毛的世俗生活毫无意义。 如果说工作五年多的时间给我最多的是什么,那就是终于不再徘徊在过分浪漫有趣但毫无现实意义的事上。华丽的都是五彩泡沫。现在的我,开始回归到生活本身,安心于此岸的烟火生活,也懂得了于努力拿起的同时能做到不悲不喜地放下:这本书,便是最好的脚注。 这本书从2016年三月开始断断续续写,其中的文字少了一些畅想,多的则是回归到生活本身的鸡零狗碎。不论是写故乡、写人,还是写物、写感悟,都有鲜明的人到中年的痕迹。 人到中年,就是我当下的坐标。 中年,每个人都要去跨越,尽管会遇到太多太多苦难,但也有因终能挑起生活重担而来的幸福。 读到这本书的您,不管目前处于什么样的年龄阶段,我想,都会和我一样有或将有类似的生命轨迹、心路历程。好在,一切都会过去,无论是好是坏。当繁华落尽,那些从我们身上滑过的流年作为生命最终的底色,一定会留痕的。我们无需徘徊,无需抱怨,更无需绝望,我们要做的,就是过好当下:放下该放下的,拿起该拿起的。 此书是我的第二本散文集,可谓是第一本散文集《回不去的故乡》的姊妹篇。两者在格局和内容方面多少有点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这本书更加突出“中年”这一人生命题。 这本书能够顺利出版,在此要特别感谢给我鼓舞的父老乡亲和亲朋好友,没有他们,我的写作爱好便不可能成为我的命中注定,更不可能结集出版。 尤其感谢为我的书名不吝宝墨挥毫题字的老乡前辈杨耀春将军。杨将军在我心中宛若高悬苍穹闪闪生辉的辰星,从小翘首仰望至今,故当邀请杨将军为我题书名的念头显现的一刹那,心里不免恐慌,战战兢兢。惊喜的是,杨将军欣然应允。 另外,还要感谢为本书提供插图的好友张智雄,是他不畏严寒酷暑,扛着相机在黄土地上到处奔跑,才拍到书中这些精美的照片。 最后,感谢本书策划陈景丽女士,因我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故将此书出版事宜全权委托给陈景丽女士办理——她也是我第一本散文集《回不去的故乡》一书的策划。 人生路上会遇到一些事,看似难以企及,其实,只要行动起来,并没有想象的那样艰巨。出书如此,生活、工作、做人,亦是如此。前提条件是,有那么几个知心见底的朋友能和你一起砥砺前行。 虽然经过一年时间的沉淀,因我是业余写作兼个人水平有限,故这本书依然有很多纰漏之处,还请您多多指教,以督促我在未来业余写作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