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在历史转折点


作者:郝雨主编     整理日期:2021-12-26 03:47:39


  一、考学
  廊坊师专中文系(现为廊坊师院文学院,我1978年入学的时候称为廊坊师专中文科)之于我,可谓是我生命中的贵人。之所以把它称为“贵人”,是因为它于我的生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我小共和国10岁,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本是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的(实际上从我懂事起我也的确是感到很自豪和骄傲的),但是,由于我家属于“地富反坏右”一类级别的,所以,我的人生境况(其实是我们整个家庭成员的人生境况)也便与他人不同。再加上我到了该上小学的年龄正值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因此,在整个求学阶段,我基本上不是天天挨斗被整做检查,就是常常不受学校欢迎或被学校莫名其妙地“驱逐”,没有好好上过一天学,好好读过一页书。也因此,小学五年所谓的“毕业”后,12岁的我自然便成了“海娃”(电影《鸡毛信》中的放羊娃)。在以后当“海娃”的几年里,虽又“托人”进过几天小学和几天初中(因为不久又被变相“逐出”),但是,从整体上来讲,我是一个没有怎么上过学的人。
  40年前,也就是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我当时正在水库工地参加修水库的大会战。我拿着《人民日报》去找带队的领导,说要参加高考。领导一怔,惊异地看了我一眼,说:“你们这样的人不让参加考试……”我说现在报纸上说让,并拿出《人民日报》给他看,他无言以对。不过,这一年高考我以失败而告终。但我并不“死心”。第二年,我再一次冲破重重阻力参加高考,终通过自学以超过全国重点大学分数线的成绩获得了录取资格。
  那年的上线分数为300分,重点大学的分数为340分,我考了340多分。这分数是我的一位在学校当教导主任的表姐夫连夜偷偷告诉我的。由于我家属于被专政的对象,还没有获得真正平反,这类人的后代的“政审”谁也说不好。“政审”不过,便全部泡汤。那时,家里既没有电话,个人更不会有手机,所以,只能亲自当面互通有无。于是,我表姐夫连夜趁黑骑车跑到我家,兴奋而神秘地对他的什么也不懂的尚未“摘帽”的“五类分子”舅舅我的爹说:“过了。过了重点校的线。一定不要声张,以防引起别人的注意。赶紧想办法过‘政审’关。”
  二、政审
  表姐夫走了以后,我家进入了紧急战备状态。是啊,这消息一旦传出去,会有什么结果呢?一些人知道了,难道会轻易放你走吗?于是,大哥对我说:“三儿(我在男孩子中排行老三),这些日子不许出去,听见了吗?别人忘了,你一显别人又想起来了。,’为了“政审”保险起见,我们委托了和我们关系不错的一位邻村的当教员的嫂子去办理。
  “他热爱共产党吗?他热爱社会主义吗?他热爱劳动吗……”填写政审意见的大队干部对他的大意又恨又急,他万没有想到我会考上,而且工作进行得这么秘密,他为此事来得突然自己毫无察觉和防备而感到吃惊和恼怒:“这些人上大学,贫下中农怎么办!”他冲着我那位嫂子教员大喊大叫。
  “书记,这……现在可跟以前不一样了。现在有政策了,这些人也让考。现在说话可要负责任呢!不信,你看看,这有文件……”我那位嫂子教员拿出了近前的《人民日报》和一些文件给他看,并说:“现在这还很紧急,今天就必须交上去……误了我可负不了责任……”
  事已至此,那位村干部又气又恨,低头不言语。等了半天,他指着那些表,无奈地挥了挥手说:“你看着办吧。”我那嫂子教员趁机签署了意见,拿过章盖上就走了。此“关”终于在险象环生的情况下“顺利”通过。
  三、填报志愿
  接下来,就是填报志愿。
  我爹说:“咱们不求高,拣最低的,别人不去的咱们去,淘厕所、扫大街大学咱也走,逃离虎口啊!你去找你姐夫吧。”
  我点了点头。我理解爹的苦衷。记得第一次不让上学的时候,爹领着我去求大队书记,爹戴着“五类分子”的帽子,书记躺在床上装睡理都不理,爹含着泪领着我便回了家……其实,我也没有过高的要求。什么学校对我来说根本没有概念,唯一的概念就是能上学就行。于是,我去找我的表姐夫。
  我说了我爹的意思。姐夫展开印有各录取学校名称的《河北日报》。姐夫说,咱们别填高的,还是保险为好。你看————姐夫指着报纸上的最后一所学校说————这最后一名是张家口师专,倒数第二是廊坊师专。廊坊师专在京津之间,肯定比张家口师专强,就填它吧!于是,廊坊师专便成了我生命的新的起点。P1-3
  1977年,恢复高考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前奏之一,有连续三届曾经被耽误了十年的考生踏进大学校门,我们都是这其中的幸运儿;而1978年,也正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序幕的一年,刚刚恢复高考,我们有机会进入大学,从此改变了我们的人生之路,改变了我们的个人命运,而与之相伴的全国性和全方位改革开放,也改变了我们整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到明年————即2018年,已整整40年过去。正如苗雨时先生在序中所言,肇始于40年前的恢复高考和改革开放运动,至今已使得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的共和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我们上海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特编辑此书。
  为了永远记住那个重要的年头————1977、1978、1979年,我们先后迈进大学的日子;也为了永远能够把我们这一代的拼搏精神和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记录下来,传播下去,更为我们民族和社会留下一段真实而又有血有肉的历史,我们把这样一部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回忆录,奉献于世,以记录历史,传承精神。
  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征集1977、1978、1979级的新三届大学生,撰写80年代那一代大学生的回忆录,书名《在历史转折点》。力图真实记录恢复高考对于我们每个人命运的改变和人生的转折,真实记录我们“80年代新一辈”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凝聚着当年一代人的时代特点,大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以一斑窥全豹,由个人看社会。用我们的眼光,我们的记忆,我们的笔墨,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的80年代大学生活和时代精神。
  文章内容主要反映每个同学自己的真实故事,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很多当年的同学焕发青春激情,一展文笔才华,写出了精彩妙文!对于大家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我在此表示诚挚感谢!
  并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感谢责任编辑黄晓彦老师的辛苦指导和细心修改!
  郝 雨
  2017年12月22日





上一本:美沙酮门诊 下一本:为艺术为爱情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在历史转折点的作者是郝雨主编,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