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上海开放大学教授,人文学院院长。发表《南山意象的生成与承传:原型批评视野中的南山意象》《人类精神的隐喻和摹写:古代诗歌中游子意象的文化阐释》《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夕阳意象及原型分析》《李贺的美学生存境界与其创作》《追求不朽的悲怆:李贺诗歌中的生命悲剧意识解读》等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天干地支的源流与应用》《细说天干地支》《文史工具书基础》及散文集《读书,一生的修行》《中国古代美人传奇》等。 音乐直击人心!音心同构是为意!《乐记》云:“乐以治心。”“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本书用切身的体会、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了这个道理。值得一读!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黄玉峰 有时人也可以安静下来,把事件和焦虑放在身心之外,就像本书的作者记录的那些听歌时光。于是,那些在生活的事件中全然无意义的东西,诸如草叶的摇动、小鸟的鸣唱,忽然都别有韵味;你在一个渡口,却并不急着赶路,于是悠然空泊的渡舟忽然有了一种你从未发现的情趣。 ——复旦大学教授 骆玉明 听流行歌曲而热泪盈眶、感动莫名的人远远要比为古典音乐而感动的人多。多亏了流行歌曲,才能让那么多人能够走近音乐,感受到音乐的美好。它们承载着一代人的悲欢离合,往往是那一时代精神的反映与寄托。唐诗、宋词、元曲,当初也不过是那时的流行歌曲。 ——百家讲坛主讲嘉宾、河北大学教授 韩田鹿 本书作者诠释歌曲的文笔才华,以及对现实人生深邃的洞察力,对人性的敏感感知力,如鹤还巢,如云出岫,有道法自然的冷静和美好。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郦波 理查德·胡克说:“音乐是唯一的宇宙通用的语言。” 常常在如水一般的音乐中静思默想: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人们为何一直对音乐有无可言说的迷恋?那些古典名曲、乡村经典、校园情歌、浪漫摇滚,为何总是让人驻足流连、痴迷忘返? 大干世界的芸芸众生,尽管有着民族、风俗、文化、男女、老幼、衣食、住行的巨大差异,却共同拥有着许多精神层面的东西——激情、灵性、想象、爱恋、悲哀、欢乐、苦恼、希望,以及个人的命运、际遇、苦难和追求。对此,音乐总是能够以其超语言的方式触摸到,像风吹涟漪般唤出人灵魂中最真的部分。 因此,每一次的音乐沉浸,都让我静思、凝神、明觉,给我温柔、安慰与寄托,也让我感受天意、仁德和化境。那种心灵的温润安适之感,就像回到久违的故乡,建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没有什么比音乐更能穿越心灵的旷野,就像阳光穿透水晶一般。那些通向灵魂的最幽深部分,都会被音乐的光芒照得通亮。在那里,音乐幻化成一种慈爱的语言,抚慰人心。正如柴可夫斯基描述的那样:“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静穆。” 有些音乐,是灵魂碎裂而成,珠玉满地,让我们拾在手心,颗颗心酸;而另一些音乐,则是肝胆化雨倾泻,落入人的心井,滴滴润魂。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表现的艺术,再创造的艺术。谈音乐欣赏,重要的不在于传授音乐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颗颗混沌的心,在欣赏与领悟中感受人类的繁复的情怀。 音乐的存在,让我一直坚信,这世上有一方净土,安放人的灵魂,过滤烟火杂尘,温润有来无回的人生苦旅。那些按作者、歌者独特的气场,以奇妙方式排列组合起来的歌词和旋律,让人感受着茫茫宇宙中,人类是怎样缤纷地存在着;芸芸众生的心灵,又是怎样花开云落着。尽管人与人心灵相遇的概率很小很小,但还是有音乐这样的艺术,搭建起了一个个通道,让热爱音乐的人,走向一个又一个灵魂。 真正的音乐欣赏,是听者、作者、歌者之间的灵魂交流,如涉足沧浪之水,荡涤灵魂。音乐是无形的花朵,铺在人生的路上,散发芬芳,不断给人鼓舞和力量。 本书以音乐随笔的形式,将六十首耳熟能详的中外流行歌曲从不同角度切入,加以独到的赏析,融合音乐学、文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并以个人的实际感受和经历体会为基础撰成文章。本书的出版,期待能够帮助普通读者深入理解所赏析的歌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专业音乐工作者的赏析局限,让读者跟随优美的文字得到美的享受,从而与赏析的歌曲形成和谐的心灵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