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狼共舞 波拉提是托里县库甫乡也木奇克村人。据说,他不仅年年打狼、掏狼窝、养狼,而且懂得狼的语言。他的枪法非常好,百米之内,可以精确的击中嘎嘎鸡的脑袋,他甚至可以徒手擒获一只凶猛的公狼。2月26日,我在托里县采访了这位颇有传奇色彩的猎人。 子承父业 游牧生活的特殊性,决定了这种生产方式面临的挑战更多来自于自然。波拉提的父亲海拉提曾经是草原上有名的猎人,1952年以前,海拉提基本上是专职猎人,他狩猎食草动物作为自己家的肉食来源,打狼则是为牧民除害。 波拉提13岁的时候,从父亲那里学会了一个猎人必须掌握的技能:用火柴头当火药填充子弹技术。 填充子弹是一项需要耐心,而且有一定危险的工作。先把火柴头上的火药抠下来,碾成粉末,然后,装进空弹壳,用铅块封住弹孔,子弹就做好了。使用的时候在底火部位同样塞上火柴头做的底火,子弹就能上枪膛使用了。制作子弹的关键的是掌握火药量的多少。火药量往往根据狩猎动物的大小而定。这种子弹在百米之内,效果几乎与制式子弹相当,超过这个范围就大打折扣了。猎人自制的子弹发射之后,会发出尖利的“飕飕”声。狩猎季节,荒野中的这种声响,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一个真正猎人的身份。业余猎人是不会制作子弹的,也不可能冒着严寒在远离人间烟火的雪原上狩猎。 这年5月中旬的一天早晨,一个刚搬到纳仁苏的牧民匆匆忙忙地来向海拉提汇报情况。早晨他的羊群莫名其妙的受到惊吓,牧民怀疑附近有狼出没。海拉提立即带着几个牧民和波拉提来到纳仁苏。找了大半天,由于牧草已经返青,地表干了,他们没有发现任何狼的踪迹。报信的牧民觉得自己大惊小怪了,招呼大家进毡房喝茶。海拉提确信这一带有狼窝,可是没有找到狼窝也不好说什么。 大人们先后进毡房聊天休息了,波拉提不甘心地继续在牧民毡房附近继续寻找。他经常听父亲讲狼的故事,记不清有多少次父亲将猎杀的大狼以及抓的小狼带回毡房。这种经历培养了他对父亲的崇拜。既然父亲说这里有狼窝,那么肯定不会错。 波拉提来到一块大石头前,他围着石头转了一圈,感觉石头下面可能有什么东西。他在石头向洼处倾斜的部位伏下身子,一个非常隐秘的洞口出现了,洞口处还有残存的骨头。 几分钟后,人们将狼洞围了起来。狼窝的洞口很小,大人根本钻不进去。父亲说白天老狼一般躲在离窝数百米外的高地上监视情况,不在洞里,鼓励波拉提钻洞掏狼崽。波拉提打着手电,没有几下就钻到3米多深的狼洞洞底。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从牧民发现羊群受惊,到波拉提钻进狼窝这段时间,狼窝四周几乎就没有离开过人,老狼竟然把孩子搬走了。海拉提算计着时间,肯定它们跑不远。人们迅速四散开来,寻找小狼可能的藏身之地。在400米外的一条沟里.波拉提果然找到了一只眼睛还没有睁开的小狼,随即人们发现了另一只躲在草从里的小狼。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