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知识带给我们什么


作者:冯欢编     整理日期:2021-12-17 03:44:50


  好学不倦的孔子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哲学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不仅渗入到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也影响了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一大部分人将近2000年。
  在孔子小的时候,家里的生活比较困难。因此,他没有办法继续读书求学。在那个时代没有什么学校,而且书籍也只有少数的贵族家里才有。孔子的丰富渊博的知识,完全是靠刻苦自学得来的。
  孔子学习十分勤奋,他是一个好学不倦的人。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流传着他那“韦编三绝”的故事。
  那是在孔子50多岁的时候,为了研究深奥难懂的《易经》,孔子把《易经》这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仔细的推敲。
  结果,由于看的时间长了,次数多了,连穿在书上的牛皮绳都给磨断了。断一次,孔子就换一次,一共换了三次,故称“韦编三绝”。孔子勤奋读书从此可见一斑。
  孔子是一个知识广博的学者,他还很喜欢音乐。有一次,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师襄子先教了孔子一支曲子,孔子学得很认真。十来天过去了,他还在反复练习这支曲子。
  “可以学一支新曲子了。”师襄子说。
  孔子却回答:“我只是学会了曲谱,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
  过了几天,师襄子又对孔子说:“你已经掌握了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
  “我还没有领会这支曲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孔子回答。
  又过了几天,师襄子说:“这一回总可以学新曲子啦,你已经理解曲子的思想感情了。”
  孔子仍不同意:“我还不能通过这支曲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作曲者的为人。”
  经过反复琢磨,孔子终于领会了曲子的思想感情和了解了作曲者的为人。他向师襄子讲述了自己的看法。师襄子听了大吃一惊,感到他对乐曲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孔子这样刻苦学习,使师襄子非常佩服。
  飞卫刻苦学射箭
  那是在古时候,有一个名叫纪昌的人,他非常佩服一个叫飞卫的射箭能手。飞卫是著名射手,同时他也是甘蝇的学生,后来飞卫的射箭技艺超过了师傅甘蝇。于是,纪昌决定拜飞卫为师,跟他学习射箭。
  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想要学好射箭的本领,先要坚持练好不眨眼睛的过硬功夫。等你练到盯住一个目标,眼睛能一眨也不眨的时候,再来见我。”
  听了老师的教导,纪昌就回家练习不眨眼睛。妻子织布的时候,他就仰卧在织布机下面,睁大了眼睛,牢牢地盯着织布机一上一下的脚踏板。
  这样一练就是两年,就算是有人拿锥子尖抵到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能睁得圆圆的,一眨也不眨。纪昌认为自己不眨眼睛的功夫已经练得差不多了,就跑去拜见飞卫,把练习不眨眼睛的成绩告诉他。
  飞卫听了,说:“这还不行。你才练了不眨眼睛,还得继续练习看的过硬功夫。这看的功夫要练到看小的东西就好像看大东西,看极其微小的东西好像看很显著的东西才行。等你练到能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时,再来见我!”
  纪昌听了老师的话,又回家刻苦地练起来。他用一根牦牛的毛把虱子拴住,吊在朝南的窗户上,目不转睛地看着它。10天之后,他看着虱子渐渐地越来越大了。这样,又过了三年,他再看那虱子时,虱子就像车轮子一样大了;再看别的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
  这时,纪昌高兴地跑去拜见飞卫,把自己练习看的成绩告诉他。飞卫听了,很高兴地拍拍纪昌的肩膀,说:“祝贺你,纪昌,你看的功夫已经练到家了!”这时候,飞卫开始教纪昌怎样拉弓,怎样放箭。
  经过长时间的苦学苦练,有一天,纪昌用一把燕国的牛角做成的弓和北方的蓬竹做杆的箭来练习射虱子,只听“嗖”的一声,箭穿透了虱子的胸部,但是悬吊它的牛毛却没有断。
  飞卫看见了,拍着纪昌的肩膀说:“纪昌,这才是一个百发百中的神射手啊!”
  P1-4





上一本:让青春更精彩 下一本:毕淑敏小说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知识带给我们什么的作者是冯欢编,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