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施耐庵《水浒传》是中世纪的文化结晶,也是农耕社会中华智慧的百科全书。它萃集时代精神和道德行为于一体,梁山群体和社会其他诸家百行所呈现的态势,其内涵意蕴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广大中下阶层固有的思维定势和价值法则、文化选择,于兹叙述人们的喜怒哀乐、正义与邪恶、纯朴与虚假、高大与卑劣,是非曲直,非常迎合农耕社会人们的取向和潮流,分别由社会人格打造为道德人格。诸如林冲委曲求全、鲁智深仗义与路见不平、皇帝昏聩、高俅父子无耻,都为此后舞台塑造了成功的正负面脸谱。盛巽昌先生的《水浒传补证本》是对《水浒传》的一种解说、证明,和补充。盛先生将大众文化研究的学术性与通俗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全书近千则补证,为读者深入阅读,沟通文史提供了一种具有新意的水浒版本。 施耐庵,元末明初(约1296~1370)人。曾在钱塘(今杭州)做官,因与当权者不和,任期不满便辞官回苏州,著书于家。后来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名为《水浒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