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三学认字 古时候,有一个名叫张三的人。张三到了上学的年纪,他的父亲便把他送进了学堂。 第一天,老师教了张三一个“一”字。张三想原来“一”就是画一个横啊,“二”就是画两个横了。到了第二天,老师又教张三一个“二”字,张三一看,嘿,果真画两个横就是“二”字啊。 有了这种经验,张三断定老师教的“二”一定横。到了第看,果不其然。于是,到了第四天,自以为学有所成的张三怎么也不肯上学去了。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张三的父亲想让张三在客人面前显示一下,就把儿子张三叫了出来,让张三把客人的名字写一遍。 张三问了客人的名字就回屋去写了,过了半天,张三的父亲看张三还没有出来,就回屋看看张三写的怎么样了。张三的父亲一进屋就看见张三在一张大的纸上画了很多横,他不明白张三在做什么,就问张三:“叫你写客人的名字,你画这么多横干什么?”张三一听有些不高兴地对父亲说:“谁让客人叫‘万千文’,我画了半天还没写到‘百’呢。” 2、“一”字长大了 小明第一天上学,下午放学后没进门就冲屋里的爸爸喊:“爸爸,我认识‘一’字啦。”爸爸听了高兴地对小明说:“小明真了不起。” 过了几天,爸爸正在写毛笔字。突然他想到考考小明,于是他用毛笔沾上浓浓地墨水,在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一”字,然后他对身边的小明说:“小明,这个字念什么?” 小明看着纸上的字,左瞅瞅右瞅瞅,觉得很熟悉但就是认不出来,就对爸爸说:“不知道。”爸爸听了有些不高兴地对小明说:“这不就是你前几天学的‘一’字吗?怎么这么两天你就不记得了?” 小明用手挠了挠头,对爸爸说:“爸爸,不对啊,怎么才这么几天,‘一’九长这么大了?” 3、书生念匾 从前,有三个书生,三个人都自认为很有学问,常常在一起吹嘘、比较,看谁比较有学问。 一天,三个人一起出去游玩,路过一座土地庙的时候,看见庙门上挂着一块匾,匾上写着三个字:土地堂。 这时候,三个人互相考了起来。第一个书生故作很聪明的样子说:“这三个字的笔法写得真是不错,名字也不错:土也堂。” 第二个书生听了第一个书生的话大笑起来,说:“你读的是什么啊,这上面明明写的是‘士也堂’。” 第三个书生听了前两个书生的读法,摇摇头马上纠正道:“你们两个念得都不对,这三个字我认识,这叫‘上他堂’。” 4、故意送的 从前,有一个宰相(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每逢他过生目的时候,手下的大小官员都要送一份礼物。 恰好有一个叫顾义的地方官到京城办事,知道宰相过生日也想送一份礼物。想来想去,他决定送宰相一只波斯猫。可是,掐指一算,到宰相过生日那天,自己却应该已经离开京城了,怎么办呢?最后,他决定拜托另一位官员帮自己转送。 谁知受托的这位官员也在愁送宰相什么礼物呢,顾义把他的想法一说,这位官员就很痛快地答应了。原来,他已经暗自决定要把顾义托他转送的这只猫据为己有,送给宰相。 到了宰相生日那天,这个官员果真抱着猫就去了宰相府。谁知,宰相一见猫就火了,大喊道:“你难道不知道本官属鼠吗?你是不是故意送给本官猫的?” 这位官员一听,知道自己犯了错,马上解释:“是顾义送的,是顾义送的。” 宰相一听,更生气了:“不故意还罢了,是故意就更该打了!”于是,让人把这位官员拖出去打了一百大板。 P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