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奉师命潇湘访旧友 湖南省湘江流域是最富饶之区。湘江是合潇湘、漓湘、蒸湘而得名,称为“三湘”。潇湘在衡阳道境内,这一带最擅山水之胜,更是鱼米之乡,土壤肥沃,农产最丰。在承平时代,这三湘七泽间终日帆樯如林,沿江一带全度着那太平岁月。在潇湘北岸,背山面水,有一处小小的村落。这个村因为正临江口,是风景最佳之处,地名绿云村。全村不过百十户人家,因为地势旷,林木多,散散落落,竞自然地划出好几条道路。有的通着江边,有的直达小道,有的通到水田,有的直达茂林深处。这地方气候温暖,景物清幽。住在这里的人,虽没有富商巨贾,只是些农家渔户,也显得那么秀丽标致,绝没有粗暴野戾之气。看起来是个山水秀丽之地,颇能变化人的气质。 这绿云村里的百十户居民,半是农家,半是渔户。围着村子一片片桑林,长得格外茂密。村中的妇女们大半是养蚕织绢,有那手头稍笨的,也要下田里去操作。这小村中男耕女织,捕鱼采桑,没有空闲的人,全是很安心地劳作着。安安乐乐,按时完粮纳税,与人无侮,与世无争。这绿云村犹如世外桃源,人间乐土。 后来这村中来了一户人家,不耕不织,单在村前起建了几间房屋。一座小小的竹楼,盖得更为精巧,别具匠心。几间茅草的房子,院中栽种着山花野草,布置得那么雅静整齐。这小小的宅子中住着一家人,他们家与村中人素无来往。而这宅中的主人不断在江边闲眺。这人年约四十许,长得相貌清瘦,气度文雅,衣服整洁,态度安详。村中人有时从楼窗或楼门也不断看到他在竹楼上推窗远眺,赏鉴这潇湘远景;有时看到他把卷吟诵,认定他是读书士子。由那种不轻言笑的情形,更认定他是一个食古不化的文人。可是有时候他也许到小村中散步,看着那村中的小姑娘们饲蚕织绢;走到田边,和那两脚站在稻田里的农人搭讪几句,说话的情形,倒也和蔼近人。可是他不想说话时,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是一语不发。就是和他说过话的,招呼他一声,他也仅有点头而已。 殍他家中尚有四个人,也十分奇怪。一个中年的妇人,眉目十分秀弱,衣服是那么朴素干净,那种神情颇像大家的妇女,不像久在这小村中的人家。还有一个女孩子,年纪只有十二三岁。她生得眉目清秀,脸的轮廓和那妇人相似,这是竹楼中常见的人。还有一位老婆婆,两鬓如霜,看那情形足有七旬以外的光景,可是她举动上却不像这么大年岁的人。两眼开阖有光,行动矫健,不带一丝龙钟老态。她住在竹楼后面三间草屋中。除去这四人,尚有一个有年岁的仆人,足有六十上下,生得相貌十分丑陋,满脸疤痕,左耳已经剩了一半,腿还有些瘸。说话非常的直爽,可是性情十分暴躁,稍有不合,就要和人动武。 这村中人虽是见他们在这里住了好几年,仅仅知道这家主人姓商。究竟他们从前是住在哪里,由什么地方迁移来,就全说不清了。在大家眼中看着,仅知道他们是上流人,所以物以类聚。历来是哪一路人和哪一路人说得来,这绿云村中人对于这一家人,有些冰火不同,气味不投,话说不到一处,渐渐地愈发生疏,谁也不再理会谁。 这日正是一个月白风清之夜,万里无云,皓月当空。潇湘的水面上,这份夜景美妙无边。皓皓的清波往东流去,水面被这月色照着,水浪的波动反射的月光,如万道银蛇。沿着岸边,散散落落地停着渔舟三五,因为月色十分皎洁,所以渔舟上全不愿意再点灯火。等到夜已深了,绿云村中全因为操作一天,虽然月明如昼,他们绝不留恋,全早早地睡下,全村中没有一点声息。 P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