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友芝(1811-1871),贵州独山人,是晚清有名学者,西南巨儒,他在版本目录学、文字学、史学、金石学、农学、诗词文、楹联、古籍批校、书法、治印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较高成就,又与曾国藩、丁日昌、张之洞等众多晚清大僚和文人有过来往与交流,一生留下了数量众多的作品。 《莫友芝全集》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继《郑珍全集》(2012年版)、《黎庶昌全集》(2015年版)之后出版的"遵义沙滩文化典籍"丛书(3种)很后一种。此套丛书由遵义市政协组织专家学者编纂,前后耗时9年,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由梁光华教授主编的《莫友芝全集》,共十一册,总字数达470万字,收入整理点校的莫友芝完整著作21种,新编《郘亭散见著述汇编》五卷,约300篇(种),均为编者多年来辛苦搜罗所得;另外影印莫氏文献7种,分别是:《郘亭校碑记》、《金石影》、《红崖古刻释文》、《汉竟宁雁足镫》、《莫友芝先生杂钞手迹》、《求阙斋经史百家杂钞目录》、《郘亭印存》。 上古版《莫友芝全集》收入文献更为齐全,其中新发现、新补充的莫氏著述主要有: 1)莫友芝书目题跋文献 国家图书馆藏莫友芝《宋元旧本书经眼录》175页手稿本,抢先发售予以整理,还莫友芝著作的本来面目;《郘亭散见著述汇编》卷四书目题跋,收有台北"国家图书馆"藏莫友芝手稿《丁卯八月游苏杭收书簿》130种书目(中有曾国藩阅示手批)、《郘亭函札稿之收书簿》21种书目、《书目杂钞之收书簿》286种书目,国家图书馆藏莫友芝手稿《郘亭诗文稿书跋》中百种书目题跋,贵州省博物馆藏《莫友芝访书目》残本30余种书目,均依原样整理,可以填补莫氏版本目录学著作的一些空白。 2)莫友芝批校文献 上海图书馆藏《元次山集》、《韩昌黎编年笺注诗集》、《唐五代词》、《藏密斋集》、《巢经巢诗钞》5种书的批校;台北"国家图书馆"藏《雪鸿堂诗蒐逸》批校;遵义李连昌家藏《施注苏诗》、《息影山房诗钞》批校,可补莫友芝诗学、词学、文艺学研究的空白。编者考知《施注苏诗》批校本是莫友芝从12岁到23岁这一阶段批点,堪称莫氏一生治学起点,因而具有特别重大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复旦大学图书馆藏《说文解字》《续古篆韵》两种批校;上海图书馆藏《史记索隐》《乐通》两种批校,则可补莫友芝语言文字学、史学、音乐学、古籍校勘学方面的一些空白。 3)莫友芝金石文献 莫友芝经常外出访求金石碑刻,亲自勾临、捶拓,并予题跋、考释:本书收入台北"国家图书馆"藏《金石影》(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本《金石影》不同,该本仅有莫氏印章,而无任何题跋考释)、《唐瘿陶令李怀仁德政碑跋》、《吴天发神谶碑钩本》、《吴国山碑字钩本》《汉樊敏碑钩本题识》等5种;贵州省博物馆藏《梁始兴忠武王萧憺碑跋》、《宗湘文所藏北齐兰陵王肃长恭碑跋》《隋大业塔盘识语》、《汉竟宁雁足镫》等4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藏《皕禊室观钩刻听松石床题字跋记》;浙江省图书馆藏莫友芝《红崖古刻释文》,均为抢先发售点校或影印,可填补莫友芝金石学研究之空白。 4)《求阙齋经史百家杂钞目录》手稿 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共27页。此稿对了解莫氏在曾氏编纂《经史百家杂钞》一书时所起作用很有帮助,也可推知莫友芝不仅为曾国藩访书,也参与了曾氏某些书稿的编纂工作。 5)《莫友芝先生杂钞手迹》手稿 贵州省图书馆藏,共54页。虽零碎散乱,不成系统,但保存了不见于他处的莫氏访书目、杂记以及部分交往人士名录等,可资研究者参考。 6)《郘亭散见著述汇编》 收集莫友芝集外散见逸诗132首,集外散见逸词18首。其中《元日闻官军收镇江瓜州》《赠渔邨先生》《游冷泉归曹葛民明经示石屋著书图漫题二绝句》《江南独酌》《无题二首("皇极行天春"、"弱龄御宇如颛顼")》等近20首诗,《采桑子三首("个人尚说今朝早""出门步步春光软""朝朝结伴城南陌")》《沁园春(同岁有留京忘归者)》等词,均为抢先发售发现。出自民国14年《都匀县志稿》的《蜀汉庲降都督列传》、《晋宁州刺史列传》两篇万字人物传记,上海图书馆藏《评曾国藩残文》,国家图书馆藏《华阳国志题记》等散见文稿,也是抢先发售整理。 7)莫友芝信札 增补二十通。如近万字讨论易学的《致徐元禧论易广传书》(道光23年秋)、《致魏承柷书》(道光27年秋,魏氏代曾国藩传书传诗给莫氏)、《答郑珍商补中庸集解刻板书》(道光27年冬,莫氏回复郑珍关于辑佚校刊《中庸集解》意见的信)、《答郑珍论东考西妣简》(咸丰元年秋)、《致李文森恕皆书》(同治4年秋,李氏代马雨农向莫氏提亲家事),《与贾迪之刺史书》(咸丰五年九月)、《致尹耕云书》(咸丰十年初秋)等等,对研究莫氏人际交往、学术活动、家国情怀以及晚清一些社会时事颇有助益。 8)《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真迹照片 《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原件今藏日本大阪杏雨书屋。此次整理莫氏《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将该书刻本前仿唐写本木刻版以唐写本真迹照片替换,俾读者可亲睹《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原貌,有助于深入研究《说文解字》。 本书后出转全,填补了不少空白,编排科学而有特色,校勘认真,有利于读者全面掌握晚清有名学者莫友芝生平撰述的全貌,相信会对莫友芝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