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戏剧发生于酒神祭祀仪式,中国戏剧发生于傩仪。酒神祭祀仪式与傩仪的同一性,为中西戏剧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同一的仪式前提。仪式是以概括性、整体性符号表达集体性情感,艺术是以具体性、个别性符号表达个体性情感。艺术发生于仪式,作为艺术的戏剧发生于作为仪式的艺术。 中西戏剧从仪式向艺术转换的起点分别是宋元戏剧与古希腊戏剧。戏剧从仪式向艺术转换体现为仪式“魔力”转变为艺术“魅力”、仪式“净化”转变为艺术“教化”。促使仪式向艺术转换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巨变导致集体性不安全感,使知识阶层与民众阶层具有同样的“补偿需要”,当社会恢复稳定,集体性“补偿需要”不再存在,戏剧就成为表达个体“移情需要”的形式,从而完成了从仪式向艺术的转换。 中国戏剧在完成从仪式向艺术的转换后并没有确立起独立的艺术形制,而是延续了“礼乐”传统,从而使得中国戏剧成为“戏曲”;西方戏剧则彻底完成了从仪式向艺术的转换。作为艺术的中西戏剧分道扬镳。 汪晓云,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副教授,著有《一“字”之差:“道”何以“道”》《一“名”惊人:“昆仑”之“道”》《一“器”之下:“翠玉白菜”何以为“镇国宝”》《一本正“经”:隐秘的汉语圣经〈海山经〉》以及《神·鬼·人:戏曲形象探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