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居異國的食物鄉愁書寫 ◎一次收藏了來自:亞美尼亞/摩洛哥/塞爾維亞/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波蘭/荷蘭/印度/台灣/中國/韓國共十三國的家傳食譜 ◎一次認識包括歐、亞各國料理的特色及家常食材,包括平時難得能見識到的南斯拉夫、亞美尼亞等同時受歐亞料理影響的國家。 來自食物的鄉愁,是心頭最入味的美饌 老祖母的家傳食譜,一次收藏十三國的家常食滋味 移居北國加拿大的作者,在異國鄉愁起時,嗅聞中仿似傳來了童年時外婆家廚房的葫蘆麵疙瘩溫熱氣味。同樣一雙巧手的作者就在異國自家廚房裡,憑著記憶煮出了軟爛不膩的這道麵疙瘩,阻隔時間及空間的那道距離就在她的咀嚼中消融了。 以多元化移民著稱的加國,居民組成背景多樣化,作者便在這樣的脈絡地圖裡,尋訪了移居自其他十二個國家包括: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波蘭/荷蘭/亞美尼亞/摩洛哥/塞爾維亞/印度/中國/韓國等的移民家庭。這些家庭有的已移居至此第三代了,有的如作者般和原生國家仍繫著一條緊緊的線,但一樣在飲食生活上深刻地留下了母國的印記。 在這些受訪者的廚房中,移民家庭的老祖母或年輕母親,邊揮鏟動鍋或刨切果蔬,邊掉入記憶的深河,沿著那口中長久不散的滋味,娓娓述說食物怎麼鍊結了各自的生活,飄洋過海,丟失了什麼、又留下了什麼,而留下的,儘管並非是最原本的細細面貌,但,心頭滋味永遠不變。 原籍西班牙、童年移居墨西哥的三姐妹,從小受到手藝好又崇尚獨立的外婆影響, 如今在另一個新世界多倫多擁有了自己的西班牙餐廳,「愛」在這個家族是藉著美食及冒險傳遞下去。 一直認為自己仍是南斯拉夫人的塞爾維亞年輕阿嬤,不只帶來了家常菜餚馬鈴薯與醃菜,爽朗樂天的民族性,也和她一起移民到了新大陸。 基督教歴史上方舟的發現之地:亞美尼亞,飲食深受周遭土耳其、伊朗、希臘、俄羅斯等周遭國家影響發展出混血特色。這個長年遭受不同文化統治並飽受戰火的三百多萬人口小國,讓Stella和一雙父母早早就選擇放下歴史傷痕,出走到新大陸,然而老祖母Knarik仍然將多道私藏食譜藏放心頭,讓食物一解鄉愁。 剛烈的印度女子Lina??力抗爭重男輕女的印度社會,卻在母親過世後驚覺自己的要強為自己留下了無法彌補的親情傷口,她逃到與印度完全不同的回教世界摩洛哥企圖療傷,在那裡和當地山村居民學習原始的煮食生活,他們吃的是couscous小米、麵包,用大量香料與甜乾果煮成的肉類,食材講究新鮮、食物味道雖香卻仍透著簡單。食物為她療傷,也為她找到了生活的初衷,讓她在多倫多開展了飲食事業。 義大利老祖母Nonna,十六歲時就因為貧窮而來到加拿大依親,她對家鄉食物的記憶,就是院子裡那具用柴火烘烤出各式簡單卻美味食物的傳統磚造烤爐,這些簡單卻美味的食物也透過義大利式野餐,一起在加拿大生了根。 來自食物的鄉愁,總是最濃密而甜美。 作者简介 袁皖君 文字創作者。散文專欄、小說、飲食文學、詩、劇本與報導文學,都愛學習與嘗試。 美食主義者與熱愛生活的人。藉旅居加國之便探索多元文化精彩處。愛藝術、設計與旅遊,愛觀察這世界與活在這世界裡的所有人。愛幫人寫下他們的故事。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畢業,加拿大Humber設計學院室內設計系畢業。曾任多倫多《明報》副刊部記者,以及明報飲食雜誌《樂在明廚》特約編輯。現為多倫多《明 報》專欄作家、《51周報》美食專欄示範與撰稿、《加拿大商報》基督教版面編輯與專欄作家。曾出版小說《抱歉,因為你不夠村上春樹》、《我與我的世界末日》,並於《好燙詩刊》上刊登詩作。
目录: 作者序 Chapter1台灣憶外婆,食物的鄉愁 葫蘆麵疙瘩/小扎餅乾 Chapter2西班牙愛的傳遞 西班牙海鮮飯Paella/西班牙番茄醬Brava Sauce Chapter3亞美尼亞深情之愛 糖衣杏仁/糖漬南瓜/釀馬鈴薯/酸酪肉丸湯/家常沙拉 Chapter4波蘭貴氣的祖母 紅菜清湯/馬鈴薯蘋果沙拉 Chapter5法國法裔老祖母的樂天與美好回憶 法式焗烤肉派/涼拌甜酸菜 Chapter6荷蘭稀有的邂逅 家常酸甜紅菜/傳統脆餅 Chapter7塞爾維亞真實的記憶 果仁蜜餅Balklava/白菜肉卷 Chapter8義大利老祖母的溫情人生 義式家常蕃茄醬/義大利肉丸 Chapter9德國記憶永不磨滅 牛肉醃青瓜卷Rindsrouladen/彎月餅乾Vanillekipferl/酸甜紅椰菜/德式傳統短麵條/咖啡蛋糕 Chapter10摩洛哥一個與自我相遇的故事 羊肉塔金鍋/雞肉塔金鍋/摩洛哥小米飯/甜橙點心 Chapter11印度走出傳統,愛的蛻變力量 印度香料飯/印度奶油咖哩雞/印度奶茶 Chapter12韓國母親的平實與愛 韓國白蘿蔔泡菜/韓式紅燒牛仔骨 Chapter13中國上海弄堂裡的月亮 紅燒划水/素雞燜香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