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我花了八年时间,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目睹一个又一个家中发生的故事。 有人坚信女儿患有多动症,直到她真的患上多动症;有人偷偷希冀着,父亲向她走过来,对她说一句,好女儿,你也辛苦了;有人深藏秘密,却只能躲进柜子里;有人做了母亲,却习惯在深夜躲进厕所痛哭,咬自己的手抑制哭声;有人在和母亲百次的和解失败时,她决定宽恕自己。 我走进他们的生命,每踏一步都惊叹不已。 这九个故事: 没有一个是普罗大众乐见的教育神话。 没有一篇看了会感到喜悦。 没有一篇看了心中不会乱糟糟的,甚至觉得烦。 我不断受到诱惑,何不把这些故事写得更正向,更明亮,更温暖,不妨将那些伤害给淡化、舒缓吧。可是,我不能这么做。任何的修饰和美化,都是对那些伤痕的背叛。我想要你和我一起,凝视那些脸,凝视一个已经被淡忘的初衷——把孩子带到这世界上的初衷。 《可是我偏偏不喜欢》 以诚挚、洞察幽微的笔调,去揭示那些我们无比熟悉却视而不见的事物。写女性之间隐藏的厌女情绪,也写她们的联结与互助;反思自己曾为迎合男性审美病态节食的经历,也从“神”这个语汇的演化看到对“”的物化;她体察女性潜移默化的“月经耻感”,也自陈母女两代人的冲突与和解;写对大城市的爱恨交织,也强调表达负面情绪的重要。 那些很好很好,可非我所愿的,可不可以不要?能否任我们长齐个性,拥有不与人同的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