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全集19:爱与讽刺》简介: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是我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被提名人,被称为“华语文坛最幽默睿智的一支笔”。他的散文所涉领域极广,可谓宇宙诸事,无所不谈。他熟悉中西文化、常常在文章中海阔天空地谈开去,所选取的事例亦中亦西、或大或小,都极有趣味,文化含量很高。 《林语堂全集19:爱与讽刺》是20世纪40年代初林语堂用英文写作的,所辑录的文章都是作者对于日常生活、政治或社会上的各种事物的新鲜、锐利与确切的谈话。这些短而辛辣的文章背后,隐藏着作者一颗热爱生活、睿智旷达的心。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可以体会到作者“幽默、闲适、享受”的人生哲学。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编辑推荐 南京曾办过一种英文的杂志,名叫《中国评论周报》,里面有个栏目叫“小评论”。 当时,居住在南京的赛珍珠留意到这个栏目,“那一栏里的文章是一贯的对于日常生活、政治或社会上的各种事物的新鲜、锐利与确切的闲话。最使我钦佩的便是它的无畏精神。在一个批评执政要人确有危险的时期,小评论却自由地直言着,我想那一定是由于借此以表达他自己的意见的幽默与俏皮才能免遭所忌。” 许多读这份杂志的外国人开始留意到作者,“这个林语堂是什么人”?而赛珍珠也在自问,林语堂是什么人? 后来她认识了林语堂,并促成他出版轰动整个西方世界的《吾国与吾民》,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以及其后的一本《生活的艺术》中的好多章节的基本来源,最初便是在“小评论”一栏中的那些文章。 至于那些剩余的文章,便被编入这本《爱与讽刺》。所辑录的文章都是作者对于日常生活、政治或社会上的各种事物的新鲜、锐利与确切的谈话,内容天马行空,如《英国人与中国人》、《我爱美国的什么》、《中国人与日本人》、《上海颂》、《叩头的柔软体操价值》等。 在风雨如晦的30年代,林语堂大力提倡文学的“幽默”、“性灵”和“闲适”,曾因此招来许多论敌,留下“不关心现实”的诟病。 但在林语堂本人,实际是力图在日益强势的左翼思想与理论之外,开辟自由主义的文化空间,以期能对散文的思想内涵、审美风格和意义价值提供一种更具包容性和多元性的体认。 他的文章虽也讲要直面人生,不过并不缀以惨淡的笔墨;也讲改造国民性,但并不攻击任何对象,他以观者的姿态把世间纷繁视为一出戏,书写其滑稽可笑处,进而追求一种心灵的启悟,潇洒自在,并以达到冲淡的心境为最上乘。坚持用散文的笔调本色为文,从而广达自喜、独抒性灵。 这些短而辛辣的文章背后,隐藏着作者一颗热爱生活、睿智旷达的心,故名为《爱与讽刺》。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可以体会到作者“幽默、闲适、享受”的人生哲学。
目录: 序言/001 英国人与中国人/001 美国人/014 我爱美国的什么/021 中国人与日本人/028 广田和孩子/040 “无折我树杞!”/045 动人的北京/054 上海颂/063 予所欲/067 有不为/072 看电影流泪/076 米老鼠/080 买鸟/085 叩头的柔软体操价值/093 一个素食者的自白/098 论裸体/102我搬家的原因/107 我怎样过除夕/111 阿芳/116 信念/121 论英文轻读/125 我杀了一个人/129 车游记/134 回忆童年/141 我喜欢同女子讲话/147 安徽之行/151 家园之春/154 萧伯纳一席谈/160 我的书室/164 孔子在雨中歌唱/171 摩登女子/175 挖金姑娘/178 女人应当来统治世界吗?/182 杭州的寺僧/186 乞丐/191 忆狗肉将军/195 遗老/199 洋泾浜与基本英语/204 驴子还债的故事/210 中国的未来/215 真正的威胁——观念,不是炸弹/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