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斯文


作者:易中天     整理日期:2016-12-31 12:42:02


  编辑推荐
  ◆ “文人原本是怪胎”——“公知”为何坍塌?“斯文”如何扫地?易中天系列文章,厘清中国文人的品格和品类,清算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的“红”与“黑”……杯具啊杯具,无意招谁惹谁,只是想说就说。
  ◆ “改革是没有任期的”——反对票不该是奇迹,正义是不是一座很远的桥,最该以人为本的,最不拿人当人……谈教育、论时事、辩儒学,针针见血。
  ◆ “那时我们唱红歌”——畅谈红色年代离奇荒诞的红歌往事,以及黄歌、蓝歌、白歌、黑歌、灰歌、绿歌……睡觉还早,一起聊聊。
  本书为易中天教授谈文化嘴脸的诸文结集。
  “文化人的分野”系列文章,从孔子时代追溯文人的源头,探求文化人的品格和品类的分野,在对士人、学人、诗人、文人等类型的区分中,考量风骨、气节、担当、性情、学养和理想,穿透皮相,排列出文化人的精神光谱,烛照中国文人在历史和当下社会中扮演的帮忙、帮闲、帮腔、帮凶及其他角色。在人格光谱的比对中,分明映现出中国古今文人的红与黑。
  另有长篇访谈《那时我们唱红歌》,畅谈红色年代的“红歌”往事,透视“红歌”岁月的荒诞和离奇。此外,又有系列专文,就儒家的遗产,与秋风论道;从药家鑫的悲剧,反观中国教育的缺失及教育官僚的职责与担当,伸张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精神;以“方韩之争”,辨析公民的权利与言论的自由。
  在《我的父亲易庭源》一文中,易中天深情追忆父亲那样一位老派共产党员的点滴往事。 作者简介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1965—1975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生活,1975—1978年在新疆乌鲁木齐钢铁公司子弟中学任教。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名誉教授。著有《品三国》《帝国的终结》《书生傻气》《公民心事》《我山之石》《费城风云》等。

目录:
  【第一辑】——文化人的分野
  文人原本是怪胎 ——“文化人的分野”之一
  诗人与文人——“文化人的分野”之二
  学人与文人——“文化人的分野”之三
  士人的风骨——“文化人的分野”之四
  文人真面目——“文化人的分野”之五
  文化气质与文化血型——“文化人的分野”之六
  谁都可能是文人——“文化人的分野”之七
  做人要做怎样的人——“文化人的分野”之八
  【第二辑】——新新儒家
  我们从儒家那里继承什么,又该怎样继承
  这样的“孔子”不离奇吗——与秋风先生商榷
  儒家的限政只能是徒劳——再与秋风先生商榷
  独尊儒术:革命还是参股——兼答秋风先生
  【第三辑】——再谈教育
  “后药家鑫时代”之某校
  药家鑫案:啥教训,咋整改
  谁把药家鑫变成了凶手
  儿童节:何妨也是“亲子节”
  改革是没有任期的
  最该以人为本的,最不拿人当人
  【第四辑】——愤不顾身
  反对票不该是奇迹
  正义是不是一座很远的桥——由音乐剧《时光当铺》所想到的
  “擦桌子的主义”之排列组合
  惟其独立,方能妥协
  美德本是天良
  文化是个慢活——答《人民日报》记者潘衍习
  放水养鱼——答《南方都市报》记者王晶
  传统文化不是道德缺失的解药——答《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马芸菲
  “文化入世”与“文化航母”
  国骂?汉骂?非非骂——答《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倩
  我看方韩之争
  兔子怎样证明自己不是骆驼
  决不能再设“道德祭坛”——从“方韩之争”说开去
  【第五辑】——我和我爸
  我的父亲易庭源
  那时我们唱红歌





上一本:东榔头 下一本:潘多拉的种子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斯文的作者是易中天,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