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代表作:谈中西文化》主要内容:随着解放区的创立和发展,解放区文艺运动也蓬勃高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制定了革命文艺运动的路线和政策,深刻回答了“五四”以来革命文学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的结果,使解放区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一片崭新的气象。与此同时,“国统区”的文学,虽然环境和条件均和解放区不同,但进步文艺界在鞭挞黑暗呼唤光明方面同样高潮迭起,奔涌着走向新中国,走向人民文艺的伟大会师。 每一个选家的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见仁见智,可以阐释、讨论、争论,甚至势不两立。其实,或许正因为选家迭出、见解纷纭,才给读者一个判断、选择、最终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机会。因此我以为,绝不可自诩本丛书如何高超于别人之上。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976),原名和乐,后改为玉堂,语堂,出生于福建龙溪一个牧师家庭。1912年进上海圣约翰大学修语言学,1916年毕业后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携妻赴美国入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学习,一年后获文学硕士学位。1921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学习,1923年夏获该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同年秋受聘为北京大学英文系语言学教授。1924年11月以鲁迅为主将的《语丝》周刊创刊后,成为经常撰稿人之一。1925年后,林语堂又受聘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并兼任女师大教务长。“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从正义感出发,对军阀黑暗势力的血腥暴行表示愤慨,撰写如《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等文章,理解、赞同鲁迅先生的立场。1926年赴厦门大学任文科主任兼研究院总秘书。1927年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这一时期,其作品大多反映了他对封建军阀统治的不满和对学生运动的支持。1932年创办《论语》半月刊,正式提倡“幽默文学”。1934年办《人间世》,次年办《宇宙风》,这两份半月刊,提出“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的“性灵”文学,并提倡半文半白的“语录体”。创作倾向、政治态度发生变化。1935年用英文撰写的文化著作《吾国与吾民》在美国出版并畅销后,应美国友人的邀请,于1936年携全家赴美,从而成为用英文写作在国外发表作品最多的中国作家。本着“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的宗旨,出版了介绍中国文化的《生活的艺术》一书,并编译出版了中国的古典著作,如《孔子的智慧》、《庄子》等。同时还进行了多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其中,尤以《京华烟云》最为著名。这部以古都北京为背景,描述了姚、曾、牛三个富贵家庭风流云散的故事,从八国联军进逼京、津写起,直到日本侵略军占领沪、杭,通篇歌颂了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的民族气节。此外,人物文学传记的创作以《苏东坡传》最为成功。1944年曾一度回国讲学。1952年在美国创办《天风》月刊。1954年赴新加坡任南洋大学校长。一年后返美。1966年夏,回到了与家乡福建仅一峡之隔的台湾省定居,重新开始了用中文写作的时期。1967年受聘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负责主编《当代汉英词典》。1975年被推举为第四十届国际笔会副会长,并被列入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之一,但落选。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逝世,葬于台北阳明山。他生命的最后十年间所写的文章,结集在《无所不谈》一集、二集中出版。林语堂是一个多产的著作家和翻译家。纵观一生,其劳动涉及翻译、创作、语言学、文学及其他学术等诸多领域。在向外国翻译介绍中国古书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他的作品如他自己所说:“我创出一种风格。这种风格的秘诀就是把读者引为知己,向他说真心话,就犹如对老朋友畅所欲言毫不避讳什么一样。所有我写的书都有这个特点,自有其魔力。这种风格能使读者跟自己接近。”
目录: 林语堂小传 散文 论性急为中国人所恶 给玄同先生的信 读书救国谬论一束 萨天师语录 祝土匪 泛论赤化与丧家之狗 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 讨狗檄文 忆狗肉将军 谈言论自由 论政治病 中国的国民性 叩头的软体操价值 论语丝文体 读邓肯自传 论幽默 谈中西文化 论孔子的幽默 孟子说才志气欲 论孟子的文体 论东西文化的幽默 谈牛津 再谈萧伯纳 萧伯纳一席谈 读书的艺术 论读书 冬至之晨杀人记 中国有臭虫吗 女论语 一篇没有听众的演讲 论看电影流泪 冀园被偷记 说避暑之益 阿芳 我的戒烟 春日游杭记 记春园琐事 买鸟 秋天的况味 庆祝旧历元旦 论裸体运动 论趣 说乡情 论赤足之美 论买东西 记鸟语 来台后二十四快事 说纽约的饮食起居 瑞士风光 说斐尼斯 杂谈奥国 一团矛盾 大旅行的开始 《剪拂集》序 《大荒集》序 《吾国与吾民》自序 《吾国与吾民》收场语 《生活的艺术》自序 剧本 子见南子 文学传记 苏东坡传(节选) 林语堂主要著作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