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近年来时评文章的结集,作者的文字以尖锐、理性、客观和视角独到见长,信奉改良主义,在批判公权之恶的同时,从未放过对舆论、大众、平民、自我之恶的批判,主张“不放过所有的恶”。评论文本很容易随着热点和时效的过去而过时,而理性却有一种超越时效和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使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读来都能受到思想的启迪和理性的感召。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曹林为《中国青年报》评论员,知名时事评论员,在全国十多家媒体开有时评专栏。被网友评为“2008年中国传媒界十大最具影响力评论家”之一。
目录: 第一篇〓权力批判 中国当前最大、最多、最核心的问题莫过于:公权力没有被驯服,没有被关进民主的笼子,孱弱的民权常成为强势的公权力戏弄、掠夺、伤害和侵犯的对象。批判肆无忌惮的公权力,以宪政、民主、法治、人权、自由等普世价值去启蒙公权力,致力于将权力关进笼子,这应是当下时事评论最重要的任务。 1.权力通吃下,我们都是陪舞者/ 2.拿出治民一半的严苛与智慧去治官/ 3.我们当丑恶痛批,他们当经验交流/ 4.特权,不要误解人们看你的眼神/ 5.地方官员可怕的“推土机政治”/ 6.王家岭的“八天八夜”不能拍成颂歌/ 7.疯狂的招商与“不择手段”的政治/ 8.“领导不可冒犯”的时代已经过去/ 9.不明真相的群众与眼睛雪亮的群众/ 10.我让你批评,你才能批评/ 11.官场潜规则不过是“一把手”的规则/ 第二篇〓腐败批判 反腐败,绝不只是技术问题,而更关乎决策者的决心和勇气。许多发达国家都成功地解决了腐败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呢?尊重“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个基本常识即可,关键是,掌握着决策权的既得利益者缺乏反腐的决心:自己反自己的腐败,反腐者也时时面临腐败诱惑,可想而知反腐结果会是什么。 12.贪官如厕逃逸,啼笑皆非的官场现形/ 13.“落马高官健康转好”,能给为官者多少暗示/ 14.民间人人都是“反腐硕士”/ 15.如今贪官还会“深夜排队等候投案”吗/ 16.不能怪媒体娱乐化消遣贪官/ 17.先反反这个反腐网络游戏的腐败/ 18.反不了腐败就严惩瞌睡/ 第三篇〓舆论批判 舆论,向来被视为正义和道德的象征——正因为此,每个人都想利用和操纵它,从而站到道德至高点上。弱者想借助它伸张正义,强者也想利用它来混淆视听,商人想利用它牟取暴利,政府想操纵它左右民意……所以,我们要对舆论的被利用、被操纵、被粉饰充满警惕。它并非天然地代表着正义,众声喧哗中,它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同利益群体争夺的利益场。 19.不节制自身魔性,网民无异于暴民/ 20.利用网民愤怒已成为一种产业/ 21.审慎与节制: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品质/ 22.“网友曝”是一种很恶劣的新闻文风/ 23.别把“坏消息综合征”都推到社会不完美上/ 24.拔高的东西复原时总那么难堪/ 25.先真假、后是非、再利害/ 26.抵制对“手捧炒票炫富”的讨伐诱惑/ 27.那道带血的有奖竞猜让我颤栗/ 28.网络的道德极端主义/ 第四篇〓伪正义批判 正如暧昧不明的“自由”概念一样,正义,有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招摇过市?我们的舆论中流行着许多对正义似是而非的理解,越贫困越正义,越叛逆越正义,越苦难越正义,越迎合公众情绪越正义。其实,这些都是伪正义罢了。反抗并不代表正义,苦难并不代表道德,穷人并不代表正确,受害并不代表没有责任,大众不是正义的代名词。 29.谣言就是谣言,别加入过多的阐释/ 30.从造谣到黑客:批判的价值次序/ 31.正当防卫:类比的陷阱和反问的诱惑/ 32.为什么被告席上的胡斌像替身/ 33.拒绝“何不去杀贪官”的仇恨/ 34.与范美忠一起反思我们的劣根性/ 35.网络批判的矛为什么就不能指向自己/ 36.不要过度阐释拒签致死这个特例/ 37.“骗子爱国主义”不过自欺欺人/ 38.受害者心态弥漫的社会必然缺乏宽容/ 39.“报复正义”逻辑要为犯罪传染负责/ 第五篇〓社会批判 针对中国某些改革,曾有人编出顺口溜戏言:房改是要把你腰包掏空,教改是要把你二老逼疯,医改是要提前给你送终——现实告诉我们,这些不只是无奈的戏言和夸张的抱怨,民生的困顿,改革的积弊,社会的问题,很多时候甚至比民间的戏言和网络段子更夸张。“被时代”中这一代中国人,背负着体制弊病带来的许多沉重问题。 40.不搭院士身份,抄袭已很难成为新闻/ 41.民工随身揣钱回家的身体政治/ 42.提示语拖死:最具中国特色的死法/ 43.什么割裂了民众对公物的价值敬畏/ 44.北大历史系会不会以王益为耻/ 45.掌百姓衣食的人啊,请给百姓留点自尊吧/ 46.“医改是要提前给你送终”戏言真实上演/ 47.北京排外主义发作的周期率/ 48.“耽误工期谁负责”与“高温死人谁负责”/ 49.凭什么将讨薪者当成反恐演练对象/ 50.“炫富广告激发仇富”,低估了公众情商/ 51.“我能”只剩下了商品的想象/ 52.“被”字一语风行后的权利焦虑/ 第六篇〓制度批判 对于代议政治,美国前总统威尔逊有一句名言:开会期间的国会,这是对公众的展览,而国会的各个委员会,这才是行动中的国会。我们的两会也是如此,两会不只是每年两个十多天的会议,而是中国的两种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两种制度架构起了中国政治的基本监督模式。 53.两会越多政治,街头越少暴力/ 54.两会应成为政治家的摇篮/ 55.几个提案议案对得起那体贴的“小黄瓜”/ 56.两会不盯刘翔时是中国政治成熟日/ 57.两会政治少明星,遂使刘翔成焦点/ 58.政协委员唇枪舌剑与民主监督无关/ 59.人民的代表为何也亢奋地喊增税/ 60.吃的是纳税人的钱,挤出的是垃圾建议/ 61.能有工人委员反驳首富委员张茵吗/ 62.为何不能给作报告的总理一把椅子/ 第七篇〓偏见批判 舆论在长期的道德沉淀中积累了不少偏见,比如认为每个人都不能贪生怕死,法律越严厉越让人敬畏,坏人就不值得为之辩护,对每一种恶都要除恶务尽,目标正确就可以不择手段,民主无论何时都是好东西,可以用一种不公补偿另一种不公……这些观念符合我们的日常直觉和感性,却经受不住理性的审视。 63.仇和与崔博在制度上其实是同构的/ 64.市长自罚千元道歉,谁有这种特权/ 65.平民也是可以“贪生怕死”的/ 66.挖煤助学:被过度开发的民间道德/ 67.对有些恶放弃干预,也是一种法治/ 68.为不道德者辩护是更高的法治境界/ 69.扭来扭去的公正找不到归路/ 70.在民众间制造对立的民主是坏东西/ 71.自主招生:想象的公平与可控的公平/ 72.“谁还敢再做好人”是道德撒娇/ 73.以劝代罚:越人性的法规越让人敬畏/ 74.不守规矩怎么就成了中国人的共性/ 第八篇〓文明批判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中国已经被深深地卷入全球化的浪潮中,高歌猛进的现代化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福利,也破坏了许多珍贵的传统价值,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尤其是中国,没有真正进入有法治的市场,而是被权贵和官僚资本主义所操纵,这使中国的现代性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纠结。 75.哀悼罗京,珍惜变迁中那些恒定的面孔/ 76.高房价造就最驯服的一代人/ 77.恢复的不仅是广播操,更是一种生活/ 78.质疑29岁市长:一个没有佳话的时代/ 79.惹了一身时代潜规则的臊/ 80.以“荣誉首富”向袁隆平式创富致敬/ 81.我们不能自由得一无所有/ 82.“要不要买版面发论文”的中国式焦虑/ 83.别管别人行不行贿,学习王石的“不行贿”/ 84.《挟尸要价》全票获奖传递的道德态度/ 85.曹操墓真假交锋后的政治丑学/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