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二朝反复的开海与禁海中,广州“一口通商”,以十三行商馆为中心的贸易口岸,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地位凸显。十三行的中国商人,他们一面是皇朝特许的垄断商人,可获高额利润,人称其为“富可敌国”的官商;另一面,他们又深受封建专制与国外黑暗势力压迫,在夹缝中求生存,是备受歧视的民商;他们受到严苛的限制,还得承担巨额的苛捐杂税,并且要承担一切经济活动与涉外贸易的风险,以及赔偿其他同行破产给当局与外商带来的损失。他们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他们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悲剧角色。谭元亨所著的《开洋——国门十三行》即是演绎这些商人在商界、官场,以及人生命运的跌宕起伏。 清初中期,雍正五年解除了南洋禁航令,从此恢复了与西方的贸易,而十三行正是在这种开放的格局中得以兴盛。十三行总商谭康泰联合其他行商积极开拓对外贸易,但在险恶的环境下处处受到约束:外商的敲诈,官商的勾结,官员的贪墨,行商间的争斗拆台……《开洋——国门十三行》演绎出商界、官场、人生命运的跌宕起伏,朝云覆雨的精彩故事。 《开洋——国门十三行》由谭元亨所著。
|